第322章 继续发展(2 / 2)

加入书签

“其二,我大明如今的境地,只有人等地、没有地等人,若真有无人耕种的土地,那臣与陛下今晚便不必商议,只需将这些做工之人遣散回乡,分与土地,岂不是万事大吉?”</p>

“不错。让百姓种地,但却无地可分。这也当真是个笑话。”</p>

现如今北直隶周边,土地兼并严重,毕竟京城里衙门多,哪家哪户不得占上个百亩良田?</p>

再有,其实目前的老百姓还是万分看重土地,但凡有一点余财,那都是回乡购买田地,哪里会有有地不种的人家?除非是过不下去。</p>

】</p>

“陛下,少司徒……臣有一言,却不知当讲不当讲。”</p>

梅可甲缓声说道。</p>

“说来即可。”</p>

梅可甲说道:“陛下所忧虑者,乃是不夜城完工之后,两万余做工之人的去处。对此,臣有上中下三策,下策便是鼓励臣这样的民间商人更多的营造,将这些工人消化于民间,否则便永远是朝廷的负担;中策便是换个地方,再建一个不夜城。应天、杭州、苏州、开封、洛阳……处处皆可。”</p>

“上策呢?”</p>

“陛下、少司徒,可还记得船厂船工不够?”</p>

朱厚照眉头一抬,到底还是大商人,他似乎抓住了什么。</p>

梅可甲微微低头,“多的地方往不够的地方纾解,虽说是麻烦了些,但一劳永逸且一箭双凋。”</p>

经提醒,朱厚照就能想到办法了,“开设技校即可,先期可以免费,正好也可解决船工不足的问题。”</p>

“如此,百业皆可兴旺!”很简单,既然可以引导这些人去做船工,那自然可以引导去做别的营生,“怕只怕,有些人故土难离,会不愿意。”</p>

梅可甲低垂着眼眉,“少司徒,许多人到京师来本来就已经离了故土了。且丢了土地的百姓,都是为了求一口口粮。愿不愿意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如何凭一技之长有一个营生,这才重要。”</p>

朱厚照忍不住笑了一声,他想到一句话。</p>

穷人,没有选择权。</p>

“这是个办法,且眼下刚入三月,大约要有半年的时间,你们两人又各经营一处船厂,下去以后便在不夜城建造之地宣传,因为这里的营造结束以后,朝廷将不会再兴建如此大规模的建筑。船工的学习以自愿为原则,对了,每日工钱要写清楚,可以累进,学徒、出师、熟练分别对应不同的工钱。”</p>

“就眼下来看,朝廷绝不止就在三处设市舶司,海贸的规模一定逐步扩大,所以船厂不仅要造更多地船,也要鼓励造更大的船!”</p>

“是,遵旨!”</p>

创造就业、鼓励创业、再规范就业市场……</p>

朱厚照在小农经济的环境里,千方百计的搞些花头。只可惜经济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说,到目前为止,也就只能通过与外部的贸易来创造变化,造船就是因海贸而起。</p>

而在内部,一谈起来还是河工、种地,其实有些无奈。</p>

提到这个他想起来一事,</p>

“上次你入京时,带回来的那姑娘,叫……叫……”</p>

梅可甲心领神会,“回陛下,是叫孟樱。”</p>

“喔,对对对。”朱厚照掐着腰,“她父亲应当从监狱里放出来了,联系上没有?能不能带回来可培育的红薯?”</p>

“陛下,婆罗洲远在海外千里之地。而且近来臣听归来的海上商人说,红夷对此物进行了管控,不允许随意将其带离其岛。”</p>

“有管控?那岂不是说明婆罗洲就有?!”</p>

顾左和梅可甲有些奇怪于陛下的思路,但其实仔细想来,也不是不对,“……应是如此。”</p>

朱厚照龙颜大悦,大手一挥,“宣锦衣卫!管控怕什么?朕只怕它没有!</p>

只要有,抢也要抢回来!”</p>

这可不是谈温良恭俭让的时候!</p>

</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