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新军新学(2 / 2)

加入书签

“如此老夫即刻面见老佛爷。”</p>

“孙中堂且慢,孙中堂不会真想保举贝子载漪吧?”</p>

“难到王爷也真想保那个赵尔丰?”</p>

“西安将军荣禄到是我满人中少有知兵之人,不知道孙中堂意下如何。”</p>

两人对望一眼相视而笑,孙毓汶道:“老夫面见老佛爷去也。”</p>

养心殿内,光绪第一次如此仔细的看着李鸿章,这位掌管晚清全国最大的武装力量,洋务运动坚定的支持者,晚清洋务第一人,在国内外也是享有极高声誉的老者。是如此高挑也是如此削瘦。双眼精光内敛,眼神中透露着自信。略显苍老的脸上依然有着不怒自威的气势。他为大清国国计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他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到关重要影响的洋务运动的中坚。李鸿章生逢中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可后世很多人只看到他在卖国条约上签字。人说盖棺定论,可他却是盖了棺还未能定论之人。生时劳心劳力,背负骂名;死后亦是毁誉参半。</p>

“皇上?皇上?”柳眉在一旁轻呼:“翁中堂带着人来了。”</p>

光绪对着李鸿章呵呵一笑:“朕一时失神到让中堂大人见笑了,带进来吧。李中堂也坐吧,此处非朝对格局,无须拘礼。”</p>

李鸿章被光绪看的都不好意思,忙谢恩坐下。</p>

翁同龢带着岑春煊、周勤和欧阳振华从外间进来,急步上前跪下问安。</p>

“都坐吧,今曰请诸位到此就是商议这新军之事。首先是这钱粮,翁师傅户部还能拿出多少银两出来?”</p>

“回皇上,户部仅能拿出50万两。还请皇上恕罪。”</p>

“户部艰难,朕也知晓。这样吧,就拿50万两,不足由朕内努补齐。另外今后每月户部再拿出20万两。至于翁师傅等人联名上折要求建新学之事,朕也准了。待军校之事定下后,户部再想办法腾挪笔经费用于新学吧。”</p>

“新学甚至比新军还要重要。中国已经强大了五千年,现在的国人还沉睡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曾醒来。可是外面的世界早已是曰新月异。思想的落后至使今曰之中国亦全面落后。国家要振兴,首先就要改变当前已经腐朽的思想,真正须要的一批真才实干的学者,埋头于建设与生产之中。朕也冀望能从这新学开始,能从中走出一批批有着进步思想的青年,为振兴国家而努力。而军队不过是为这种新的思想保驾护航。是该给这个国家注入新鲜血液的时候了。”这本是光绪个人的感慨,但在周围的人当中特别是李鸿章心里引起巨大波澜,众人脸上皆是一片艳红。此话足见皇上之决心。李鸿章洋务多年,有多少守旧势力羁绊。如今皇上此话一出,可放手而为,再无顾虑。</p>

“方良你师从容闳,不知容老先生现在可好。”光绪问到。</p>

“回皇上,容师傅身子尚好,现侨居美利坚国。”</p>

“容老先生早年为我大清留美学童之事劳心劳力,当为海外中华学子之典范,朕有意于请容老先生回国主持这新学之事,还请方良你代为联络呀。”</p>

“臣代老师谢过皇上恩典。”</p>

“待新学建好,要是翁师傅差事得闲,亦可前去讲学。也不枉自身多年之学识呀。翁师傅先跪安吧。”</p>

;</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