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四十章 赌局(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adx;晋帝将事情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个范围大抵是谢衣不会直接带兵杀人,谢神策不至于一怒之下跑去西北易帜。
谢家的默契配合,让晋帝十分满意。因为谢家目前还只是将风波限制在朝堂,地方上对于裁割西北军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为了回报谢家的“懂事”,才有了晋帝召见谢神策一幕。
当然。回报的意思,并不是各退一步,而是再要求一点——谢家退一点,理解朝廷一点。
“然而……你想让我们退,不给报酬,更没有提怎么惩罚那些苍蝇……怎么能让我们配合呢?”谢神策这样想着,对着面前的讲武堂官服笑。
讲武堂的官服大抵大红色,但如同当初御赐太学院博士服一样,谢神策的讲武堂官服,还是以黑色为主,黑色之中织着红线,看起来有些……恐怖。
就像已经凝结了的黑色血液一样。
这样让人窒息的官服,整个讲武堂就一套。
时间终于慢慢来到了十一月二十一,终南山人满为患。山下的大校场成了观礼台,一眼望去全部是黑黑的人头。虽然寒冬腊月颇为寒冷,人们却也只戴了耳罩,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看着,等着开学仪式的开始。
缇骑在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弓手、杀手占据了绝大部分有利埋伏的地方,警惕的注视着全场。
就算是晋都百姓,也很少见到如此多的缇骑同时出现——抄家灭族的时候倒是有过,因此便有些畏惧。黑色的鸳鸯服与一长一短的直刀,在冷清的冬日吞噬阳光,成为黑夜一般的存在。
秩序很好,毕竟京都府之前也做了不少工作,说什么让外来的蛮子侉子看看晋都人的风采——人人都是好市民之类的,但真正起到作用的,还是那些覆面黑衣的石头。
谢神策在山上的宫殿中与杨三枣说着话,张良在一旁陪着,不住点头附和。两个半百的老男人对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点头哈腰,杨三枣还一口一个学生,让场面好生奇怪。
不过空旷的大殿内只有三个人,也就不拘束了。
杨三枣说道:“先前在京都建公厕,其实是有不少人反对的。只不过最后敌不过民意,于是就妥协了。然而这些人并非就是有了什么公共意识,只是迫于面子而已。”
“工部的那些人……还有刑部的,是在无聊。只不过是一项改变晋都环境的举措,竟然引起了一些人别有用心的猜测……都是坏人啊。”谢神策叹道。
只是在他的叹气中,杨三枣与张良并没有发现多少悲伤的成分……于是作为紧抱谢神策大腿的京都府头子,两人十分默契的发出了大笑,同时批判晋都坏人太多。
“然而,不排除一些人已经产生了警惕,不过就目前而言,京都的局势异常的复杂,他们……谁也猜不透陛下在想什么,于是一些人投鼠忌器,也就不好轻举妄动。”
谢神策顿了顿,继续说到:“讲武堂开学,这是一件大事。陛下盼星星盼月亮的盼了好多年,期间流了不少血,所以一些人应该知道,这个时候,陛下的心情是最重要的。所以一些人也会沉寂。”
“然而,还会有一些人,他们不会安分。就如同刚才报告上来的几起骚乱……不排除是一些人别有用心,试探我缇骑司的反应的的。”
杨三枣笑道:“提督大人门前刷心眼……学生以为,实在是不自量力。”
张良也符合,谢神策笑道:“不不不……试探与否,其实主要看的还是双方的实力差距,他们认为我并没有强出多少,甚至是出于劣势,所以才会有此一举。”
“然而……我并不是没有反击之力。他们想的太简单了。认为陛下不允许有人在这个时候闹事,所以他们就可以挑拨,让我们出头,然后被陛下收拾……实在是愚蠢的厉害。”
张良犹豫了一下,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是不是可以做一场戏给陛下看?”
杨三枣面露笑容,说道:“此法可行!”
谢神策低头,在心中仔细的想着。
杨三枣与张良,其实在就在盼望着能够打一场反攻了。
实际上在之前黄布事件之时,京都府就拟发动一场朝堂上的风波,只不过在最关键的环节,被谢神策卡住了,用其布置了一场更大的阴谋。
事后谢神策虽然跟京都府解释过,但是看的出来,杨三枣与张良接受这件事的最终立足点在于谢神策本人,而不是谢神策的出发点。他们是接受了,只不过接受的心理跟谢神策以为的有出入。
谢神策明白,让他们接受自己决定的实质性原因,不是自己决策的正确性,而是自己一身的权威。
因为你是谢神策,因为你是缇骑司提督,所以你说的正确,而不是因为你说的对,我们才拥护。
这是有区别的——虽然他们同样服从。
但是服从之后,两人心中都有一把火,一直燃烧着。
作为领导者的谢神策,必须让他们释放自己的情感,最不济也要让他们知道,这么做的原因。
谢神策说道:“然而,这不是一次机会,按照惯例来说,这样的盛会,陛下是不会允许任何人捣乱的,即便是情有可原。所以我们呢要做的,仍然是固守。”
“你们可能不理解必陛下的心情。这于我们而言,不过是打与不打的区别,但是对于陛下来说,意义就不同寻常了。”
“姑且不说陛下要考虑在诸国之前的面子,就是陛下在国内的影响,我们作为臣子的也要考虑周全。”
杨三枣于张良相视一眼,没有说话。
谢神策看着两人面面相觑,面含微笑,静静的等着二人。
“然则我们不动,他们不可能如我们一样想,大人,学生实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忍让呢?”
杨三枣面露难色,这样说道。
谢神策笑了笑,说道:“其实不然。你要知道,赵宏泰这些人其实不过纤芥之疾,真正要人们畏惧的,还是陛下。陛下想让我们打,我们就要打,不管我们想不想打。陛下不想我们打,我们就不能打,不管这个时候适不适合打,都要忍住。”
张良若有所悟,问道:“提督大人的意思要将错误里留给他们去犯?”
谢神策拍手笑道:“说得对!我们就是要以不变应万变!如今陛下关注讲武堂,那么我们就要让讲武堂顺顺当当,不留一丝遗憾!陛下不想我们在这个时候开战,我们就不打,至少是我们不打。”
“你们明白么?”
杨三枣说道:“然则,既然我们不能动,为什么不能借势,让他们犯错,我们趁机渔利?反正也不是我们的错。”
谢神策摇头,说道:“杨大人,你错了”
“你说,陛下是喜欢名臣还是喜欢愚忠?”
“这个”杨三枣说不出话来了。
张良权衡良久说道:“是愚忠!”
谢神策点了点头。
“然则,名臣为何不好?”杨三枣有些不明白。
谢神策说道:“名臣之所以是名臣,那是因为史书上留下的都是他们的名字。而作为君王的皇帝,往往只是陪衬。至于史书上说的,明君良臣那也能信?”
“皇帝不会让臣子的光芒掩盖了自己,即便是这个臣子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很多事情,然则在有些时候——很多多时候,皇帝从来都希望,自己才是历史唯一的主角。”
“所以这种情况下,皇帝往往都喜欢一味拥护他的人,而反对直言进谏的人。”
谢神策说完这番话,想到了那个世界的唐宗。魏征这面镜子的下场,还需要多说?
杨三枣所有所悟。
谢神策说道:“所以说,能够抓住机会的人,是能臣,能够一心为皇帝的人,是名臣,而能够盲目崇拜的人,是愚忠之臣。”
“前者在皇帝眼中,就是一个死人——只是什么时候死的问题。第二种说实话,什么时候缺过这种人?至于第三种,则是皇帝表面最讨厌,实际上最喜欢的人。”
“为什么?没有人会不喜欢一直‘支持’自己的人!”
“我们不在陛下高兴的时候给他添麻烦,虽然不是愚忠,但至少做到了顺其心意,就只这一点,陛下看我们,就会顺眼很多。”
杨三枣说道:“这么说来,赵宏泰他们就是自以为能臣的人了?”
“正是如此!”谢神策大笑,于是杨三枣于张良跟着笑,大殿里传出了放肆的笑声。
在终南山最高处的一座大殿里,晋帝身穿黑金龙袍,看着眼前的盔甲,发出了一声叹息:“老伙计,还是没有机会让人们认识你啊”
抚摸着雉尾,晋帝轻声叹道:“我多想让你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我曾经并肩战斗过,你曾经为我负伤累累,我曾经惜你如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