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章 再对峙(2 / 2)

加入书签

与察罕年纪相差不远,更是同时期在地方上招募义兵的领袖;过去,还率领了各自招募的几百个义勇兵,合作一起平定罗山的红巾叛贼,与察罕属于同辈。

虽然察罕后来真的是「战功彪炳」,屡屡升迁,但那是察罕,不是你扩廓。

扩廓帖木儿被封高位掌兵权,为主帅,李思齐本来心里就不平。

先前你父亲察罕的战功,又不能算在你扩廓身上;当初在察罕帐中讨论军机大事,你还不过是站在察罕身后的毛头小子。

如今竟敢檄文,要我邠国公李思齐听令出兵。

而张良弼等人,也是各怀异见,得檄文后皆不听命。

扩廓叹道:「我奉诏总天下兵马讨贼,而各镇大将却不受节制,如何去讨贼!」

为防遏朱元璋等南军北上,乃派遣其弟脱因帖木儿,率领一军屯于济南。自己则引兵西入关,先遣关保、虎林赤率兵,攻打张良弼于鹿台。

而过去与李思齐抢占地盘、互有攻伐的张良弼,眼见军势不妙,又不愿屈居扩廓之下,宁愿与李思齐和解,用自己的儿子当质,请求李思齐派兵支持。

李思齐则又联合了脱列伯、孔兴,四人合攻扩廓,自此两方连连战斗,不能停止。

先前,是扩廓帖木儿与孛罗帖木儿双方,在山西互相对峙;现在,只是孛罗这方,改为李思齐、张良弼、脱列伯、孔兴等四人,双方阵营在关中对峙,北方继续搞分裂。

北方的对峙状态,一部分归责于扩廓、一部分归责于四将、一部分归责于朝廷,其实主要仍是元帝的无作为。

先前,孛罗帖木儿与扩廓双方阵营对峙,最终,逼使孛罗率大军犯阙,不仅使朝廷大伤元气,也使大元朝的整体军力大幅减损。

而元帝似乎未得到教训,仍然故我。

虽说,孛罗犯逆事件,也因此清了一批奸臣、逆臣、佞臣、宠臣;不过,朝廷风气难改,尤其皇上,没有痛定思痛的决心,群臣们谁又能、谁又敢有痛定思痛的作为。

既是如此,朝廷内斗,诏令「不信」,或更甚者是诏令「不申」。何况过去,就有所谓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以致于元帝虽然下诏,封扩廓帖木儿河南王,总天下兵马,代皇太子南讨叛贼。但关中四将,就是「君命有所不受」。

这其中,有「便宜行事」,有诏令「不信」、「不申」的问题,况且,朝廷中的老臣们,也希望关中四将,不听命于扩廓帖木儿。

不过,这次关中四将与扩廓的对峙,造成的影响,可比先前扩廓与孛罗的对峙,所造成的影响大得多了。

为什么?

因为南方势力渐归于统一,归于朱元璋这方。

龙湾大战后,陈友谅据有湖广及部分江西一带,朱元璋据有江浙、淮南一带,张士诚据有淮东、浙西一带,南方呈三足鼎立之势。

而鄱阳湖大战后,南方已呈倾斜之势,朱元璋吞并了陈友谅汉朝的势力,不仅是拥有江浙、淮南之地,更有湖广等地区领地,势力已明显大于张士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