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五虎开路(求订阅)(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人才的高度集中,可以说是把全球百分之七十的顶尖科学人才招致麾下了。

其次就是资本力量的推波助澜,这一点是需要一体两面去看待的。

尽管资本唯利是图,每一分利润都沾满了鲜血,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本对于科技发展有着不小的助力。

其三则是晶体管计算机的发展几乎是达到了顶端,进无可进了,那么寻找其他发展路径势在必行。

就像是航空发动机一样,从一开始的滑翔机到现在的涡浆发动机,到了八九十年代,主流又会被涡扇发动机所取代。

千禧年之后,脉冲发动机、斜坡爆震发动机、纯电发动机等等,又会纷纷登上历史舞台。

当然了,丑国的计算机发展速度其实已经算慢了,毕竟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顶尖科学家,其实都服务于军工、航天等方面。

毕竟再过几年,人家丑国就要登上月球了。

“所以,我们现在不抓紧时间完成电脑技术换发展的计划,那么不出三年,对方很有可能就会达到我们第一点电脑技术的水平…….“

他之前搞出来的电脑,可是原时空八十年代水平的电脑,而现如今,丑国也知道了相关的电脑参数标准,三年内达到这些技术标准,很正常。

老人家闻言,倒是笑了,“那也才第一代而已,三年过后,我们肯定可以甩对方好几条街了吧?”

相对于老人家的乐观,周济民却是摇摇头,指出了内地跟丑国之间的差距。

还是那句话,内地太落后了,电脑技术的发展,其实也会受限。

更别说,明年就会起风了,电脑技术能稳住就很不错了,更别说更进一步了。

“行,这件事我知道了。”

听完周济民的叙述,老人家也点点头。

都是聪明人,很多事情,其实不需要说得太透彻。

只不过,时代限制,加上一人计短三人计长,很多事情,顾虑不周,也实属正常。

“对了,你拿回来的那些机床技术资料,还需要添加到此次的更换计划单子上面吗?”

这算是问计了,如此重大的事情,周济民责无旁贷。

“技术可以不要,但物资可以要多一些。”

从艾瑞斯实验室拿回来的机床技术资料,可谓是相当齐全。

只要内地组织技术工人等相关人才,不出三年,内地机床肯定会遍地开花。

与之相反,内地工业基础发展的限制,反倒是工业原材料和人才。

人才还好说,内地人口众多,人才拢一拢,总归还是有的,但原材料就不好说了。

地大物博是肯定的,可大部分矿产资源还深埋地底,需要开挖出来的话,并不那么容易。

书房里,两人谈到下午四点多,老人家这才起身离开。

“不错,你小子除了贪嘴,其他都很好。”

仅这一句评价,顿时让周济民受宠若惊。

转过天,国庆节到了,周济民再次带着孩子们去看升旗仪式,感受这个时代的爱国情怀。

老三他们也跟着一起,好好接受熏陶。

小金鱼是不太喜欢这样的活动,因为她年年看,都腻了。

可是,那些中医医书如此之厚,相比之下,还是看升旗仪式香啊。

昨天晚上,张宛童看过那些医书,当时就落泪了,太激动导致的。

然后当即表示,小金鱼你以后也必须要学,现在可以先看着,等我融会贯通之后再教你。

于是,小金鱼悲催的中医学习生涯,再次增加了重任,至于何时可以出师,那就不知道了。

跟往年的升旗仪式不同的是,今年的围观群众还是很多,也更加热闹。

不过,倒是没有了那些闹笑话的山城工人了。

虽是如此,可走在路上,大家都是操着不同口音的普通话,在那菜鸟互啄。

尽管普通话已经普及多年,但乡音难改鬓毛衰啊,连很多老师在授课的时候,用的都是家乡土话,怎么可能让孩子们学会普通话呢?

最逗的是中原话,因为中原官话跟普通话很像,可实际上是两码事。

全省都是说中原话,自称自个说的就是普通话。

还有就是京城话了,也差不多意思,但京城话的儿化音啥的,咋说呢,这就是特色。

升旗仪式过后,国庆节也差不多结束了。

毕竟没有阅兵式的国庆节,总是差了一些味道,也正如过年一样,大年三十一过,小孩的新衣服一穿,这个年也就差不多过完了。

当天下午,周济民去了一趟五道口附近,不是去北大,而是航天航空大学那边。

去雾都之前,他就交付了一款巡航速度九百公里的航空发动机全套技术的建造方案,可以说是照着图纸造就对了。

然而,捣鼓了这么久,这群人却依然没有什么动静。

老林让他有时间先过去看一看,毕竟这个更急一些。

来到大学,找了一圈,都没找到地方。

就在周济民怀疑人生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一个熟人。

“老费,可算见到你了,你们的实验室呢?我怎么没找到?问这儿的学生都没人知道……”

费恺文是航天航空大学的教授,当年的留学精英之一。

放在三四十年代,别说公费留学的天才人物,就算是自费留学生也是很屌的。

只是,原本见到周济民应该很高兴的老费,这会儿却是脸色难看地哼了一声:

“你还好意思来?你给的技术资料有问题,根本不可能把航空发动机给造出来……”

前者顿时懵圈了,靠,老子的技术资料有问题?

那为什么老子的飞机能在天空翱翔?

不过,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而是需要解决问题。

“老费,对与错,等会儿再说,先带我去实验室。”

谁知道费恺文却扭头就走,都不带搭理他的。

卧槽!

这牛脾气,你还有理了是吧?

当即,周济民也懒得搭理对方了。

要不是老林,要不是见内地的航空实力实在不行,他才不懒得搭理呢。

回到家,周清娴她们全都惊呼着冲向他,瞬间便让他郁闷的心情散了不少。

“爸爸,跟我们一起玩丢手绢好不好?”

“好!”

跟孩子玩闹了一会儿,他才扭身进了书房,继续干活。

现如今,两马赫的超高速飞机已经造出来了,接下来的研发方向就是垂直起降了。

至于之前提出来的降噪、隐形、提速等方向,只能暂且搁置了。

因为太难了!

压根儿不是几年内可以实现的,除非他不搞其他研究了,全力以赴地做好其中一个研发方向,或许有可能在现实世界几年内、空间十几二十几年内实现目标。

可周济民根本没有这样的定力,死磕某一个方向,那太需要勇气和定力。

直升机的垂直起降靠螺旋桨叶片来控制,而喷气飞机只能靠改变发动机喷气口的方向来确定了。

当然了,也还可以研发反重力仪器等辅助设备来实现这个目标。

不管是哪个办法,都很难。

研发反重力感应仪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反重力的数学公式。

这里面涉及到了一系列的宇宙秘密,就像运算圆周率兀一样,很难算到尽头。

顶尖科学家都能窥视宇宙的奥秘,只是深浅程度不一罢了。

作为解释宇宙的工具之一,数学给出了很多答桉。

算上空间的倍数时间,周济民在数学上的研究也有很多年了,勉强能说得上是一个数学家了。

但面对反重力的数学解释,依然毫无头绪。

“罢了,还是老老实实改动一下发动机的方向吧,这个应该简单一些。”

在他对着反重力和改动航发方向两个选择左右横跳的时候,航天航空大学这边,地下秘密实验室,一众教授专家,全都焦头烂额。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大家都是从最初的狂喜到失望,再到现在的无助,很伤心,气氛十分凝固。

费恺文已经率先离开了,他第一个表示,周济民给的航发技术资料,完全就是花架子。

算不通!

连北大的超级计算机都无法算出来,要么是参数有问题,要么是整个设计方案不对。

尽管周济民在电脑技术领域、数学领域等颇有建树,但这可是航空发动机技术,是整个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出错,不是很正常的吗?

“我们还是推倒重来吧,虽然整个技术方案无法通过,但有些地方还是可取的嘛......”

其中一位教授提议,但是刚说完,实验室大门就被推开了。

从外面走进来的常振吉,见到里面的情况,顿时愣住了。

“郑院长,老邵,闵教授.....你们这是怎么了?”

众人叹了一口气,老邵沙哑的声音响起,顿时让常振吉愣在了原地:

“之前周主任交给我们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资料,我们验证过了,无法通过测算,唉。”

“不可能!”

常振吉直接摇头否认,并且十分坚决地站在了周济民这边。

对于后者的技术和学术水平,他也是相当有发言权的了。

尽管在雾都十多天的交流学习中,他跟周济民的交流不算多,但留给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仅仅只是数学上面的成就,常振吉就钦佩不已。

何况,刚到雾都的时候,当时的周济民就给大家一个特大惊喜,那就是口罩。

雾都的空气质量问题,都被一一验证过了。

如此复杂多变的空气检测,周济民都可以轻松完成,又怎么可能会在航空发动机技术上面犯错呢?

再者说,前天他知道周济民平安到底京城之后,他也全身心投入到了压缩机技术的研发当中。

这部分资料,他在出国这段时间并没有带着,可就在刚才,他已经验算完了。

准备来这里,跟大家分享好消息呢,没想到他却听到了一个坏消息。

郑院长闻言,把他前面的资料递给常振吉,道:

“老常,你自己看看,你看看能不能算出来?”

老邵、闵教授等人也纷纷把图纸递了过来,表示这些图纸就是最完美的错误。

见大家都对周济民提供的技术资料口诛笔伐,真的非常生气的样子,倒是令常振吉心里的不详预感,更深了。

“对了,周主任没过来找大家吗?”

前天老常去了一趟文津街,去看了那些机床技术资料,知道了老林的安排。

可他现在也没有见到周济民,然后还看到老邵等人纷纷摇头,心里的疑惑更大了。

“既然这样,那我先回去算一算,实在不行,我亲自去找周主任。”

在雾都的时候,他倒是可以跟着老段他们一起喊周济民的名字,但现在这个场合,不适合。

所以,还是以职务为称呼。

常振吉不傻,他大概猜测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误会。

但应该跟周济民没有什么关系,毕竟他的技术和人品,值得信赖。

拿着资料离开实验室之后,常振吉扭头就去找费恺文了。

刚才在实验室的时候,他就没有见到老费。

找了一圈,并没有在办公室、家里见到老费,常振吉这才放弃找人。

转过天,他熬了一个晚上,嗯,还是没有验算完。

但他并不是专业的数学教授,所以很多公式的运用和运算上,跟数学家还是有差距的。

没有找到痛点,也不太清楚什么情况,他只好保持缄默,休息好之后继续研究。

然而,吕千祥却突然发来了通知,让他去文津街那边。

“吕主任,是有什么事情吗?我昨晚通宵了,没什么急事的话,我就不过去了。”

吕千祥闻言也是无语,这些搞科研的人,是敬业得非常可爱可敬,但这不是伤害身体嘛?

干嘛非要自残呢?

当即,吕千祥只好关心了对方一句,旋即表示不来参加也可以,到时候会把会议内容通报出来的。

老林还是很体贴这些科研工作者的,所以能迁就的,尽量迁就。

常振吉闻言,却表示没关系,他马上就到。

等到了文津街的办公室,他顿时就大吃一惊。

因为现在到的人,比前天还多,并且全都是大老啊。

中科院的华老、京城航空研究所的裘海俊、航天航空大学的郑院长、北大材料学的潘成权等等。

搞数学的、搞民航的、搞战斗机的,好几个领域的大人物都来了,把整个会议室都塞满了。

就是唯独不见周济民。

好几十号人,容不下一个周济民?

这事儿,透露着诡异,还是先安静下来,看看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

“老邵,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坐在老邵旁边,常振吉小声询问道。

前者摇摇头,并没有说什么。

接到通知的时候,说是关于内地航空技术的发展讨论,估计是跟之前周济民给的技术资料有关系吧。

现如今的内地航空技术,除了远在东北的哈工大之外,京城这边的各个大学、研究所,有一个算一个,都没人敢说自己第一。

偏偏周济民个人拿出来了全套技术,但这个技术也不知道是不是太超前还是核心技术遗漏了,居然无法验算出来。

很快,老林等几个领导进来了,会议正式开始。

没有老生常谈的话,寒暄几句,领导就直入正题了,就是聊飞机的事。

先是询问各大科研机构,各自负责的技术研发进度到哪了?

一众科研大老暗暗滴咕,领导这是怎么回事?打什么哑谜呢?

研发进度这件事,不是一直都有汇报吗?还需要再问一次吗?

但大家还是老老实实地把实情说了出来,同时诉苦了一下。

最迫切的需求,还是老生常谈的缺人缺技术。

老林瞪眼,直接反驳道:

“缺人还好说,顶尖技术人才不好给你找,但一般人才还是没有问题的,你们研究所、大学,哪一家是缺人的?”

“技术就更不用说了,之前北大的周济民教授,提交一份飞机全套技术下来,我不是给你们了吗?听说你们没有研究透?”

周济民有好几个身份,北大教授、文津街衙门技术科副主任、内地电脑技术研究所所长等等。

尽管他现在是休假期间,但其实跟没休假一样,跟之前几年没什么区别。

公共场合,老林自然不会直呼其名,而是以职位代称。

见老林这么护犊子,费恺文第一个发言反驳,表示那套技术有问题。

费恺文发言了,其他人也纷纷发表看法。

如此多专家教授表示那套技术不太行,这倒是让老林愣住了。

他还以为只是其中一部分没看懂那套技术呢。

“超级电脑也无法验算出准确结果吗?”

在他暗自滴咕的时候,常振吉突然发言了。

“各位领导,各位教授同志,关于周济民提交的那份飞机技术材料,我有不同意见。”

“大家都知道,我是物理、机械和力学的教书匠,同时也负责航空发动机压缩机项目......”

“经过实际验算,还有参数对比,我可以保证,按照那套技术标准,完完全全可以将压缩机制造出来.....”

增压压缩机,这玩意儿也是航空发动机当中最为核心的关键。

大家听到他这么说,全都惊呼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