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亚圣之威,连番败退的翰林(2 / 2)

加入书签

这番话很快传出庙宇之外,让所有的读书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后就是沸腾不已。

圣人也会出错?

在很多读书人的心中,何尝不是和那个儒生一样的想法。圣人是不会错的,若是含义模糊,定然是自己理解的不够透彻。

今日翰林举出朱橚教导他们的例子,明明白白地告诉夫子庙的所有人,圣人也是会出错的!

圣人的标注不说错漏,总归是不合理的!

消息一路传到青云楼,顶楼的朱元璋只是高兴地拍拍栏杆,“好!说得好!圣人也是人,凭什么不会出错?”

朱元璋立朝之初听从文臣的建议,礼待曲阜孔家和江西朱守斋。可对方却只是应付了事,让朱元璋很是不满。

身为皇帝的他,总是不愿意自己的头顶多个什么亚圣圣人的存在压着的。

“父皇,这么多年并非没有人质疑圣人,可从没有一个像今日这样,在如此正式的场合质疑。”,朱标听完顿觉得朱橚解释地更好一点,亲民的含义更全一些。

“咱这个皇帝都会偶尔犯错,圣人也是人,肯定是一样的。”,朱元璋摆摆手,更期待接下来的辩论。

第一轮就如此精彩了,可以想象当朱守斋这个亚圣出场辩论后,内容该多么精彩绝伦!

孔子雕像之前,山东儒生做了些抵抗,可还是让翰林轻松取得了第一场的胜利。

士气正盛的翰林们,立刻派出了第二轮辩论的人。

“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之事事理不能尽也。”

世间万物有万物的道理,若只是在心中去追求至善的境界,恐怕是不够的,不能探究得完。

第二轮山东儒生抓住心学的漏洞,开始猛攻!

翰林的应对也十分地巧妙,拿出了第一轮辩论的论据,“事君之忠、事父之孝、交友之信、治民之仁。虽不能一言解释之,可皆是出此心,皆是天理,何能求得一原因?”

他的回应是对君王的效忠、对父亲的孝心、对朋友的信用等,都是发自内心的,是天地间自然的道理。

不需要寻求效忠君父的理由,不需要寻求对朋友信用的理由,凭着本心尽忠尽孝尽信就是。

应战的山东儒生,心中准备的万千道理忽然说不出来了,张张嘴欲言又止。

他总不能说非要去寻求一个尽忠尽孝的理由,才能去效忠君王和孝顺父亲。若是反驳了翰林的言语,那他就是不忠不孝之辈!

“非也。”,学富五车的他还是侧面反驳,可多少显得有点无力,因为他不敢触碰忠孝这样敏感的论据。

第二轮辩论,依旧是心学的翰林一方获胜。

短暂休息一盏茶后,下一轮辩论开始了,山东儒生上前接招。

就在他有点招架不住的时候,朱守斋忽然在后面提点了一句,恍然大悟的儒生立刻反击。

在亚圣提点后,之后的儒生如有神助,接连赢下了第三轮和第四轮辩论,将连胜的翰林打地节节败退!

形势急转直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