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抵达上海(1 / 2)

加入书签

 火车抵达上海,张伟德背着行李跟随人群一起走了出来。站在上海火车站的北广场,他顶着烈日没有立刻离去,而欣喜地环顾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1991年的上海火车站被当地人称作新客站代替原来的老北站,解决春运高峰的拥堵现象,作为上海衔接全国各地的新站台,这里无疑成为了当时最现代、最气派的地方。北广场中央有座白色圆形的喷泉池,6根喷洒的水柱笔直冲向天空,从边上走过,洒落在脸上的雾珠细腻湿润。往前走几步石一座20米高的长方体建筑,建筑上方的每一面都挂着同样的时钟,宽大而清晰,方便四面八方的行人清楚地掌握时间。时钟下面是底色鲜艳、字体亮丽的“富士胶卷”广告牌。

张伟德坐在广告牌下的阴凉处,拿出干粮和水壶,快速解决果腹问题。他走到北广场另一边,那里停着许多小汽车,有黑色、红色、灰色的;还有不少形状相似的米色面包车,每辆车都整齐地就着地上的白线停放。第一次见这么多私家车,他心潮澎湃,好几次想伸手触摸又怕被车主斥责,生怕碰坏了没有钱赔,只能默默将手放回口袋,依依不舍地离去。

离开北广场,他没有往公交车站走去,而是被反方向的百货店所吸引,雪白的墙壁、茶色的玻璃,这是他见过最时尚、最现代的建筑。从百货店进出的人不仅皮肤白净、穿着洋气,更透着一种大城市的自信。他站在一辆无人的摩托车旁,用巴掌大的反光镜照了照自己,灰头土脸、衣着寒酸,身上只有60元还是好几月的伙食费。这让他打消了进店的念头。继续往前走,他遇到一栋需要抬头提眉才能看全的大厦,他从没见过这么高的楼,惊讶地站在路边一层层地数,数了好几遍才确定有20多层。绕着大厦走了一圈,直到腿乏了才掉头回到原来的地方。

黄昏时分,太阳褪去灼热的光芒,天空依旧明亮,伴着阵阵凉风,张伟德找到公交站台。他向调度员打听如何坐车,对方语速飞快的上海话让他完全摸不着头脑。见他听不懂本地话,调度员又用手指比划出数字,他这才理解意思并点头致谢。走到公交车牌旁,他抬起头、推动镜框、眯着双眼终于看到上海交通大学几个小字,不由地激动起来就好像找到回家的路。当他发现车牌底下写着车票5毛时,脸瞬间又沉了下来。5毛钱在老家都能吃碗面,在上海却只能坐一次车,这让他进退两难,纠结是否该花这笔钱。

就在张伟德犹豫之时,天色逐渐暗淡,刚到上海又不是认识路的他担心再不赶往学校今天就要露宿街头。叹了口气、擦了擦汗,他还是从包里拿出5张一毛,绕过铁栏排在队伍的最后。等了好一会总算坐上车,他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将行李袋放在脚下,等待售票员给他买完票,便趴在窗口想多看看车外的风景,坚决不浪费这5毛钱的车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