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回家过年(2 / 2)

加入书签

结束寒假,张伟德回到了上海,开始为找工作而准备。其实多数学生会等到大四才开始考虑毕业后的事,而张伟德习惯了提前筹谋,从小他就明白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只有早做打算才能占得先机、迈向成功。于是,他向师兄师姐们甚至老师打听学校分配的工作,结果发现最好的岗位无非是设计院的学徒,工资只有500元,虽说在他老家算是高薪了,可在上海也就是份让人温饱的收入。光靠这点工资是没法在上海出人头地,他决定另觅出路。

张伟德曾在报纸上看到招聘的广告,便跑去报摊找刘一军,将每份报纸中间刊登的求职企业摘抄下来,利用平时不上课的空隙时间,带上简历一一拜访,结果全都是失望而归。在90年代初期,上海虽响应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可大部分单位都是国有企业,即便推进股份制改革也继续保留原有的招聘制度,好的企业自然是很多人挣抢的香饽饽,一般的公司也有对口学校和内部员工推荐,只有那些别人不爱干的劳务工或是名不见经传的私企才会通过报纸、广播招募求职者。

找了几个月、跑了十七八家公司仍然一无所获,这让张伟德很是丧气,他拿着简历漫无目的地从人民广场一直走到外滩。即使是上班时间,路上依旧人来人往,别人似乎都有明确的方向,只有他一人毫无头绪,不知该何去何从。

他站在江边看着对面正在建设的东方明珠,三根混凝土的脚座已成型,第一个球体也初显形态。去年跟着陈涛一起夜游外滩时,浦东还是芦苇滩和水稻田,如今已屹立着上海未来的地标。想起老师们曾说过关于陆家嘴的规划,他仿佛看到十年后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厦、汇聚人才的金融中心。多好的发展啊,多有前景的地方啊,可这些和他又有什么关系?他自知没有陈涛的高干子弟的家庭背景、没有彭文海本地土著的出生优势,但也不愿像刘一军那样接受学校的安排或像老家的同学们平淡无味的度过一生。

顶着6月的骄阳,他走向公交车站,路过一家小吃店,空气中飘散着生煎和牛肉粉丝汤的香气,这味道成功引出他肚里的馋虫。摸了摸口袋,犹豫片刻后他还是走进去,点了一份地道的上海小吃。他咬破焦脆的生煎皮,一口将里面的肉和汁水塞进嘴里,虽烫破了上颚,但香嫩的汁水丝毫没有浪费,他又用勺子喝了一口咖喱牛肉汤,满意地连连点头。坐在木方凳上,张伟德享受着美食,观察身边进进出出的本地人,他是多么渴望融入其中,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员。

也许肚子填饱后信心也随之剧增,原本急躁的情绪逐渐散去,愁眉不展的脸颊也松弛下来。只见张伟德翘起二郎腿,想起刚来上海时身上只有60元,如今也顺利得读完了三年的大学,还存下了小几百元,等将来拿了毕业文凭还怕赚不到钱吗?

想到这儿,他又燃起斗志,告诉自己不能被一时的困难打败,鼓励自己为梦想而继续努力。放下筷子后,张伟德大声地喊伙计过来买单,潇洒地走了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