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林冠杰的父母(1 / 2)

加入书签

 瞿瑶在外游荡了半天,毫无头绪又无处可去,最后吃过了晚饭,到了深夜她才回到公寓,正烦恼着如果面对张伟德,却发现他消失了。惊慌的瞿瑶立刻跑去窗边,伸头往楼下张望,发现并无异常。她这才开始在屋里四处寻找,先看到了桌上放着前两天留下的房门钥匙,又察觉到了张伟德的行李也跟着一起消失,猜测他应该是回上海了。

瞿瑶拿起手机本想打给张伟德,最后还是打给了爸爸。让父亲联系了张伟德,在确认丈夫已经安全到达上海,她总算松了口气,就像卸下了巨大包袱。她以为张伟德选择离去是对离婚的默许,便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林冠杰,两人都如释重负。

自那天以后,张伟德和瞿瑶一直没有联系。瞿父瞿母时常打电话给女儿,劝她要珍惜女婿,让她赶紧回上海好好过日子。对此瞿瑶早已置之不理。而林冠杰经历这次波折,变得有些疑神疑鬼,每次听到她用国语打电话,总担心是张伟德来电纠缠,有时还甚至要求查看她手机,为此两人也大吵了一架,最后是瞿瑶妥协才得以收场。

日子一天天过去,瞿瑶和林冠杰的生活也回到正轨,他们的交往就如普通情侣那样开始变得平淡,偶尔也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只不过这没有影响两人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发展,他们选择周末同居从而增进彼此的感情。

在中秋节前几天,林冠杰的父母提出想见见瞿瑶。瞿瑶得知后觉得为时过早,毕竟她还没有办离婚手续,法律上还不是单身。可男友期待的目光让她不忍拒绝,于是便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为此,林冠杰很是激动,他十分重视这次会面,提前给瞿瑶讲了好些他家里的事情。

他的祖籍在山东,爷爷和外祖父是老乡,当年一起偷渡来到香港,两人经过艰难的打拼、财富的积累,这才换来了殷实的家业,让后代们摆脱港漂的困境,接受良好的教育。尽管他们早就处于中产阶层,可老一辈还是会经常对年轻人唠叨:做人要勤奋克己、不能忘本。林冠杰的父母虽从小生活在香港,但山东的儒家思想一直贯穿于家族文化中。尤其是林冠杰的妈妈在这种环境下生长,被教育得很是传统本分,她顺从父母的安排嫁给了林冠杰的爸爸,结婚后为了家庭牺牲事业,生育后为了孩子贡献自由。在她的认知里,女人就该做个贤妻良母,料理家中琐事、教养儿女,让丈夫在外安心工作,她也是这么教育林冠杰的妹妹。对未来的儿媳,她也是同样的要求。

林冠杰深知父母的思想守旧,所以一直没告诉他们瞿瑶的婚姻情况,同时也叮嘱瞿瑶不要说漏嘴。到了双方见面那天,瞿瑶穿着林冠杰为她挑选的衣服,带上林冠杰提前准备的礼物,踏进了男友的家门。

他从小居住的房子并不大,还有些陈旧,客厅只有一张餐桌、几把椅子和一台老式电视机,他的父母倒是热情,妹妹也懂礼貌,互相介绍过后便围坐在一起闲聊。刚开始气氛还算愉悦,吃过晚饭后,林妈妈急不可耐地开始询问瞿瑶结婚后是否愿意回归家庭,当她坦言不愿放弃工作时,林妈妈开始颇有微词,强势地表达了儿子在事业上升期更需要一位全职太太的照顾和支持。瞿瑶并不认可她的话,可为了和睦的关系还是点了点头。

随后林妈妈又问及瞿瑶家中情况,在得知她家境一般、还有未婚的弟弟,脸上立刻流露出警惕的神情,还肆意打听她弟弟的情况,这让瞿瑶十分不悦,也不愿在多说。林妈妈开始怀疑她另有所图,心里极为不满,直言香港房价、物价都比较高、生活压力也很大,年轻人结婚没有给彩礼的习俗,更不会倒贴女方娘家。

此话一出,瞿瑶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她想都没想就脱口她在上海买的房子比这里大多了,香港再好也改变不了蜗居的现状。林冠杰听到“上海”二字如临大敌,他害怕父母知道瞿瑶在上海结婚一事,又担心母亲与瞿瑶不合让她回到张伟德身边,于是在准婆媳大战一触即发之前结束了话题,带着瞿瑶匆匆离开。

回家的路上,瞿瑶憋着一肚子气忍不住抱怨:

“你妈什么意思,看不起我,不让我工作也就算了,还要连我家人一同鄙视,我有弟弟怎么了?他有手有脚又不需要我养?犯得着像防贼一样防他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