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输不起(1 / 2)

加入书签

 前世历史,科举以明清最盛,学子在考前会琢磨考官的喜好,购买该考官的诗词文章阅览,把握文风思路,并且作弊手段也防不胜防。

而国朝科举全凭真本事,搞场外伎俩只会毁了自己,牵累家人,做到了公平公正。

即便是王蠡想套用前世的经验,都如老鼠打龟,从无下手。

在前世,他的的工作并不清闲,名利双收后又东奔西跑,忙于赶场,疏于读书,缺了古人十年寒窗苦读的工夫,这十二个字,好巧不巧没以咏叹读书法读过。

‘诶?对了,我可以现场读啊!’

王蠡暗骂了声愚蠢,连忙静下心,把这十二个字,以咏叹读书法回来默诵了几遍,一层层的明悟涌上了心际,心灵仿佛无限贴近于圣人。

当即提笔书写:“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轰!”

王蠡头顶,文气翻滚,每写出一个字,都被文气烘托着,向悬于上空的的十二个大字升去。

当然,这不是他的文气,而是借用的书院文气,随着字数增加,文章仿如银河倒挂,乳白色的文字璀璨夺目。

“这……”

王蠡微怔,这般奇景,确是生平所见,即便是原主,也只是听老师们描述过,从未亲身经历,此时当真见着,颇有种心神震憾的感觉。

刘挺也面色一变,王蠡的文章一路攀升,分明是注解得当。

‘娘的,这小子怎运气这样好?’

刘挺暗骂了句,他仍不相信王蠡的水平在他之上,同时也不敢相信。

一旦相信了,就会在心灵中打下不如王蠡的烙印,自己都觉得不如人,还怎么考?

原本十成水准,能发挥出五六成就不错了。

可是他的心里难以抑制的升起了一股慌乱,猛一咬牙,提笔书写。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文气烘托着他的字迹,向上攀升,一如王蠡,文章越升越高,眼见就要追上王蠡的文章之时,那悬于上空的十二个大字,分出两道毫光,分别没入王蠡与刘挺的头顶。

二人心里,有了些感念,眼里同时射出凌利的光芒,均是暗道原来如此。

墨义比的是对经文的注解,注解的越透彻,文章升的就越高,最终于考题结合者为胜,在这过种中,双方你追我赶,此消彼涨,全凭文字的精妙决出高下。

如果恰巧遇上了比试双方注解雷同的情况,那么先写者就占有绝对的优势,毕竟同样的内容,先到先得。

所以小小的一场比试,实质上就是解析经义的过程,又因文气具现,哪怕事先得了题目,请大儒写出答案,死记硬背下来,在考场上也不会有太大的用处。

那是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理解的,写出来,不代表理解透彻。

就如解方程式,照着例题解,和自己推导出解题思路,能一样么?

甚至如有这种明明文章是好文章,却被杀的一败涂地的情况发生,就很明显是作弊,朝廷会一追到底,严厉惩处。

当然,不论在哪里,都不存在绝对的公平,高等级的书院,有很多文气拼斗的技巧,在双方水平差不多的时候,掌握了技巧,就足以定胜负。

这也是紫薇、鹿鸣与文曲三大书院牢牢占据魁首的看家本领,普通的本院学子,都未必会传授,只有精英中的精英,天生的读书种子,才有机会得到技巧秘诀。

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