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淘汰(1 / 2)

加入书签

 “肃静!”

县教谕厉喝,但同时,也惋惜的看了眼王蠡,心里道了声,可惜了。

王蠡连战连捷,每一轮,都干净利落的干掉了对手,却偏偏遇上了读书种子,这真是运气背到家了。

可这是王蠡自己抽签抽出来的,他也无法多说。

场中安静下来,县教谕朗声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子罕》,朱熹为注解为进学不己,吻合孔子学而不厌的治学态度,对于童生试来说,在此基础上发挥阐述,足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不过王蠡在以咏叹读书法默诵了几遍之后,又有了新的想法。

苏东坡曾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意思是读经读经不能闻一只知其一,须从变迁的现象追求不动的本体。

通晓字句义理,只是初明学理,知理之后,依理而行,不行不得真知。

便如本题,已知逝与不逝之理,则须放下逝物,寻求不逝的本体,得其本体,亲见不生不灭之境,方算真知,读经不希望作圣则已,希圣就应如此用功。

王蠡有了思路,再看宋闲,居然没动笔,分明是不屑于占自己的便宜,并非高风亮节,而是心态稳如老狗,不认为他会输。

对于这种人的心态,王蠡清楚的很,自然不可能产生惺惺相惜之意,于是道:“宋兄,请!”

“看来王兄已有了思路,请!”

宋闲伸手略一示意,提笔书写。

王蠡也于同一时间下笔。

“轰!”

“轰!”

两团文章,从纸面跃出,二人惊讶的发现,对方的文章与自己除了个别字的差异,大体雷同!

“哦?倒是棋逢对手啊!”

宋闲眼神一沉,奋笔疾书!

王蠡也不示弱,一个个标准馆阁体接踵而出,与宋闲的文章,几乎是齐头并进,不分高下,并且紧束心神,自成一体。

突然,宋闲的文章扑了过来,剧烈抖动,想要将王蠡的文章抖散,王蠡早有防备,调用文气与文章精义紧密结合,随着宋闲的文章一起抖动,摆出一副同归于尽的架式。

虽然他不会高等级书院的那些文气运用法门,可是连试几场,也琢磨出了些门道,无非就是以心神去贴合文气,尽可能的将两者合而为一,乃至于如臂使指。

震荡、旋转,都是在这基础上的技巧。

而王蠡因掌握咏叹读书法的缘故,心神更加接近文气,反而具备优势。

宋闲眼里厉芒一闪!

他终于感受到了王蠡的难缠,不过他仍对自己充满着信心,当即深吸一口气,强摧心神,让自己的文章脱离接触,随即急速收缩,束文成棍,向王蠡的文章横扫而去。

猝不及防之下,王蠡的文章被打中,架子散了,好几个字都掉了下来,连带面色一白,心神震荡不止。

瞬间形势急转,心灵中,却是一股文气生出,要撑住节构。

不过王蠡立刻把文气摁了下去,毕竟自己战斗经验不足,要想获胜,只能出奇制胜,别人预估不到的,就是奇兵!

提前用了文气,等于泄了底牌,而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稳住局面,并不能反败为胜,待得宋闲使用自身修出的文气之时,必败无疑。

文气作为杀手锏,只能在最关键的时刻使用。

王蠡强忍住心神中的不适,继续书写,他在赌,赌宋闲连童生功名都没有,没有修法的资格,并不能轻易的使用大招攻击。

一个个字掉落,又有一个个字补充上去,勉强维持了文章的结构。

“嗯?”

突然王蠡就觉压力骤减,宋闲甩出一棍子之后,文章迅速舒展开来,没有再来第二下,而且结构有了些松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