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孟子传法(1 / 2)

加入书签

 “老人家,请问如何飞升文界?”

有人问道。

老者呵呵笑道:“儒家心法安境大成,学问深厚,身负功德,可达飞升标准,虽自古以来,飞升者寥寥,但尔等不可放弃。”

又有人问道:“飞升入文界与死后入文界有何区别?”

老者道:“飞升者,便是仙,死后入文界,便如老朽般,虽为仆,亦是常人寻不到的机缘,诸圣先贤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不触犯律法,可时时闲读诗书。”

很多人却现出了向往之色,王蠡却是一听就没兴趣了,文界看起来不错,其实挺枯躁的,远远不如传说中的仙界。

尤其是文界这么多人,竟没看到一个女性,仙界有很多知名仙子,儒家哪有什么出名女性?

佛门还有比丘,还有天女,文界连佛门都不如。

本来上的就是和尚班,毕业了,工作环境又是纯爷们儿,王蠡对文界一点都不向往。

老者又道:“以活人之魂入文界,机缘难得,望诸位勿要空费机缘,悉心学习儒家六艺,不枉诸圣先贤栽培,请随老朽来!”

说着,伸手一指!

每个人的脚下,出现一朵白云,冉冉升起,随着老者,飘向一处广场,再徐徐降下,让人啧啧称奇。

广场上,一名峨冠博带,面容清古的中年男子负手而立,与大成殿中的孟子像极为相似。

“见过亚圣!”

老者施礼。

“学生见过亚圣!”

众人心怀激荡,这可是真正的亚圣啊,忙齐齐长揖施礼。

孟子捋着胡须,温和的目光一一扫过,每一个被看到的人,都如沐春风,心底泛出淡淡的喜悦。

‘是我肤浅了,原来……在文界中,真的没有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说法,一群纯爷们儿也挺快乐的!’

王蠡也感受到来自于心灵深处的喜悦,暗中哀嚎。

好一会儿,孟子徐徐收回目光,沉声道:“当世修行之法,佛、道、儒、妖、鬼、邪、魔,七分天下,儒家居其一,尔等既能于万千学子中脱颖而出,自是佼佼,至圣先师不求尔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唯盼谨执本心,勿为祸世间。”

底下哗然,我儒家弟子的追求就这么底么?

有人忍不住问道:“请问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每一名读书人的理想,为何至圣先师不提倡?”

“明者自明,懂者自懂!”

孟子含糊其辞,眸中却隐现阴晦之色。

王蠡也暗暗叹了口气,要说对明朝的反思,在场没一个比得上他。

明朝灭亡由多种因素构成,朱元璋从一开始,就种下了祸根,但是儒家绝对脱不了干系。

当代很多人推崇心学,贬理学,可实际上,心学的危害要比理学大的多,理学是条条框框,禁锢人性,心学却是心证自由,为所欲为。

当然,仅从王阳明的论述来看,心学非常好,却不是每个人都有王阳明的境界,念着念着,就不可避免的把经给念歪了。

明末东林党,绝大多数都是心学中人,不可否认,其中必有不少忠君家国之士,可一旦环境安定下来,因着心学唯心自律,唯道德论的特征,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内斗。

《南明史》的作者顾诚曾说过,南明史是最不堪入目的历史,内斗亡国!

这正是心学最大的弊端,内斗!

圣人有鉴于此,不再提倡修身齐国,治国平天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