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封口(1 / 2)

加入书签

 王蠡默然片刻,霍然站了起来,挥舞手臂,开始凝练第一个字:气!

练字没有固定的成法,也不象拳脚功夫,一招一式皆有套路,而是以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写字,其中取舍非常重要。

如果部位过多,字形就显得臃肿,部位过少,字形又会单薄,火候必须自己琢磨,没人教你。

毕竟整本字典上万字,孟子吃饱了撑着,才一个字一个字的教你如何以最正确的方式把字形表达出来。

众人错愕,都没想到王蠡这么快就开始凝练象形了。

不过每个人与彼此都隔着三丈距离,王蠡影响不到别人,也不好指责他,甚至有些人暗暗观察起了王蠡的拳势。

象型字的凝练,只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偷师没用,因为适合别人的字,未必适合你,只能拿来借鉴。

王蠡也不怕别人偷看,心神渐渐沉浸了进去。

虽然孟子尚未细讲六书,但王蠡悟性99,举一反三的能力极强,仅仅是大概的论述,就为他指明了方向。

目前所欠缺的,只是系统性的凝练方法。

不过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没法再以咏叹读书法默诵孟子说的话。

同时因着咏叹读书法,也不用象别人那样悉心思索,读书法能带给他灵感,让他的大脑如光脑,具备自行推衍计算的能力。

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傻了才自己参悟。

反正长夜漫漫,不如自己慢慢摸索,待得孟子传下六书的具体修行法门,再作印证便是。

细微的差异,王蠡还是有信心调整过来。

一夜过去,王蠡凝练了七个字。

天亮了,孟子再度前来,从礼开始教。

“礼者,祭也,敬也,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

“文王制五礼,吉、凶、军、宾、嘉,一以分之,是为天地正理,或择其一,或择其二,切忌贪多求全……”

孟子传法,直指本义,通过文气震荡深入神魂,让人欲罢不能,哪怕天光变暗,孟子飘然离去,都无人在意。

王蠡也是被震憾了,他发现自己把礼理解为阵法过于肤浅,这分明是秩序、规则,是世界的本质,阵法只是外在表现。

当然,如想参悟秩序、规则,前提是熟练掌握阵法,每个阵法,对应一道神通。

入了夜,王蠡继续以咏叹读书法默诵孟子对礼的讲解,阵阵灵光浮现,文气也哗哗上涨,不过他见好就收,在文气涨到一尺三的时候,吞吐文气,震荡神魂。

在几近于达到承受的极限之后,又继续凝练象形字,由于有了经验,这次凝练出十个文字。

第三日,孟子传授六乐。

与礼类似,把六乐理解为音攻也是一种肤浅的表现,王蠡认为,六乐应该是沟通信息,聆听天地妙音的一种媒介。

不过他对于六乐没有过于上心,主要是他对于音律一窍不通。

孟子离去之后,王蠡继续默诵孟子对礼的讲解。

文气越高,增长就越慢,昨夜长了三寸,今夜花了同样的时间,只涨了两寸半,达到了一尺五寸五。

依然一如上日,王蠡继续吞吐文气,震荡神动,到了极限之后,再转为凝练象型字,这次凝练出了十三个。

第四天,传授射道。

射道便是箭术,王蠡很感兴趣,听的异常认真。

第五天是御,御与王蠡猜想的一样,是一门无上遁术,熟练掌握之后,依然有可能修出神通。

第六天是书,这让王蠡精神一振,用心聆听,孟子的讲解与他的思路大差不差,只在细节方面有些出入。

王蠡一边听着,一边调整,获益菲浅。

当天晚上,他也改为默诵孟子对六书的讲解,又在神魂震荡达到极限之后,凝练出了二十一个字。

第七天讲九数,王蠡发现,自己又肤浅了,九数不仅仅是卜噬,还是认识和丈量世界的工具,这其实是很有用的一种方法,只是九数与他前世所学的代数几何完全不搭边,必须从头开始学。

不觉中,天光渐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