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7 日常与绝对精妙性(2 / 2)

加入书签

这学期我在断断续续玩一款按照日历天数走的角色扮演类游戏,从日历的四月开始持续一年;当然和现实的时间不是同步的,虚拟的日期按照故事发展的节奏在往前走,但确实一天不落。这是个相当独特的系统;一般的游戏着重于讲故事的时候,通常淡化日期这类过于细节的外界因素,因为故事本身自洽的话,发生在什么期间都没有区别——奥雷里亚诺上校具体哪天看到冰块着实无关紧要。而这游戏如此设计,或许是为了塑造一种日常感,或者说日常才是故事的核心。无论如何,manuel推荐后,我当时一口气推进到游戏中的九月份,接下来特大致对应着现实和虚拟的月份玩下来。一开始这么做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只是既然看到真实的日历系统,就下意识想建立某种联系,产生所谓的代入感。

久而久之对比下来,我逐渐接受了虚拟世界的绝对精妙性:不得不承认一个团队倾尽全力打磨出来的故事必然如同舞台剧的脚本,充满了构思精妙的跌宕起伏,是我个人日常生活所无法企及的。两者间的鸿沟本倾向于催生难以填补的失落感,可到我这里,虚拟出来的完美又带来了太多真实的积极情绪;我沉浸于角色所经历的人生断片,时而欣喜时而感动,仿佛他们真正存在。到头来,我极其单纯地从人造的事物中汲取心仪的体验,又时不时套虚拟的框架来解读现实的生活。在这种视角下,ava变成了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从我主动搭话的那一刻开启,一步步深入;而故事线都是有始有终的、有意义的,绝不可能停滞不前,因此我也绝不会使它停滞不前。当下一个人的平安夜也正是如此,它既然是掌控权完全在自己的时段,就应该有其对应的闪光点和价值——只要我愿意将它看成故事。

我早已经将它看成故事:它是一个需要提前准备的、可以独自享受的、有特殊感的浪漫之夜。于是我读了上次的游戏存档,在圣诞灯光的环绕下,惬意又略显做作地小撮着咖啡;我毫无疑问地处在自己所创造出的“非日常”事件之中。屏幕里,主角的伙伴们聚在合租房里欢度假日,配音的笑声充斥了整个客厅,我自己也是故事的一部分了。

平安夜的心态平和地延续到了假期剩下的时间里,不过总体也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跨年夜的当晚,我骑车到了位于繁华区的市政府大楼附近。那片有个直译过来就叫“大公园”的城中绿洲,虽然和曼哈顿的中央公园相去甚远,却也是一个规整的长条形,横跨了不小的三个街区。将露营椅展开放在草坪上,这么一坐,我观摩了一会儿打在市政厅大楼墙面的跨年灯光秀。相隔几个街区偶尔能看到升上空的烟花,规模都不大,算是不错的佐剂。

新年伊始,收到了ava祝福的邮件,顺带告知日期定在一月八日,开学前最后一个周六。我答应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