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马车(2 / 2)

加入书签

待得驾车内侍关了马车的门,张载也没注意到这装饰豪华的马车。这辆马车乃是陆承启专用,皇帝的御用之物,当然是极尽奢华了。不仅镶金刻龙,内饰也是举世无双,坐上去的感觉,丝毫不比后世的汽车差。

陆承启心中暗暗感慨古代封建社会的腐朽生活,一边享受着久违的舒适感,踩着软软的蜀锦,陆承启问道:“先生如此大才,为何不见金榜题名?朕自诩已招揽天下才学之士,尚不知遗漏了先生这等大才,实在惭愧!”

张载连忙说道:“陛下无过,全乃草民之过也。”

陆承启问其故,张载叹息说出了自己的过往。张载的字子厚,名字的典故出自自:“厚德载物”,寓意很好。年轻时,张载十分聪颖,有不同寻常的志向,其外傅曾评价道:“志气不群,知虚奉父命。”

张载少年丧父,使他成熟较早,少年时喜欢谈论兵家之事。年轻时听得契丹人年年南下烧杀抢掠,十分气恼。张载二十一岁时,写成,向时任幽州经略安抚副使、主持北方防务的范仲淹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打算组织民团去夺回被西夏侵占的洮西失地,为大顺建功立业,博取功名。

若是原先的正牌历史,范仲淹会规劝他回去读书。但在这个时空里面,张载却是先与焦寅组成了民团,开赴了幽州,被边军拿下之后,范仲淹才见到他。

虽然张载听了范仲淹的劝告,回家读书。奈何大顺科考有七不准考,因张载有“案底”在身,科举大门已经对他关上了。所以张载绝了科举之心,一心求学问道。前几日恰巧听闻皇帝在长安城外对什么驰道剪彩,秉着行万里路的张载,一路风尘仆仆地赶了过来。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听了陆承启的一番演讲,正好能听到的张载,对于圣贤之道便顿悟了。

这不是机缘巧合是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