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2 / 2)

加入书签

沈括头脑灵活,闻弦而知雅意:“陛下的意思是,要著典?”

陆承启diǎn了diǎn头:“是啊,先秦有诸子百家,现在儒学派别,层出不穷,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哪个都是熠熠生辉,各有所长。如此盛事,不输先秦。若能将之印刊成书,流传百世,岂非幸事?”

苏颂动心了,立言是每个儒家子弟都梦寐以求的事,但他也有diǎn不解,说道:“陛下欲编书,大可下旨于集英殿修撰、右文殿修撰、秘阁修撰、史馆修撰、同修撰、实录院修撰、著书郎、编修官、秘书省校书郎等,便能编修典籍,刊印成书。”

陆承启摇了摇头,说道:“朕欲编之书,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兵法之言,甚至土木工程,营造法式等技艺,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千百年来的战乱,不知道毁了多少绝技,飞行三日不下的木鸢,可以连发的诸葛弩,不动自行的木牛流马……只存于史书之中,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制造了,想必再过千百年,后人见不到实物,心中肯定会猜测,这些物事只不过是古人臆想,当不得真。再加上世人敝帚自珍,或许再过百年,我等辛辛苦苦造出来的火枪、火炮、战船,亦成了绝响。日后子孙,又拿甚么去抵挡敌人刀锋,传承华夏文明?”

唐勋声音都有些颤抖了:“陛下是想将大顺科技,集于一典?”

陆承启diǎn了diǎn头,叹声说道:“朕时常在想,倘若大顺的技术,留下文字,图谱,那后人即便再困顿,亦能有重新奋作之日。”

着书立言,那可是千古文人梦想,古往今来,莫不是如此,君不见后世什么名人之类的,找枪手写了几篇狗屁文章,就堂而皇之的出书立传,附庸风雅,相对,还是古代的知识分子,脸皮不够厚,很有自知之明,最多是在心里想想,不敢付诸实施,免得沦为笑柄。

苏颂到底沉稳,勉强按捺心动的感觉,犹豫说道:“陛下,恕臣直言,这样做,怕有不妥。”

陆承启皱眉道:“能有何不妥?”

苏颂叹声道:“世间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兵法,乃至土木工程、营造式法,何止千万?若编于一本书籍之中,实为强人所难。”

陆承启笑道:“名为一本书,其实可按名目分为多册,一册又能分为数十册。如此算下来,其实乃是数百本,数千本书。朕思来想去,既然欧罗巴有‘文艺复兴’,中原岂能没有?著书编典,朕意已决。且诸卿皆为大顺肱骨之臣,朕欲将此重任,交托尔等,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