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2 / 2)

加入书签

桂陵之战后,魏国虽元气大伤,但经过几年的休整后,魏国逐渐开始恢复对外进攻,再次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采用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主张,与韩结好却不急于发兵。待韩军五战五败,魏军也实力大损时,才于次年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魏国眼见胜利在望之际,又是齐国从中作梗,其恼怒愤懑自不必多说。于是决定放过韩国,转将兵锋指向齐军。齐军已进入魏国境内纵深地带,魏军尾随而来,孙膑针对魏兵蔑视齐军的实际情况,在认真研究了战场地形条件之后,定下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造成在魏军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并在马陵利用有利地形,

选择齐军中一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道路两侧,规定到夜里以火光为号,一齐放箭,并让人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掉,在上面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字样。

庞涓在接连3三天追下来以后,见齐军退却避战而又天天减灶,武断地认定齐军斗志涣散,士卒逃亡过半。于是命令部队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追赶齐军至马陵,见剥皮的树干上写着字,但看不清楚,就叫人点起火把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便万弩齐发,给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魏军顿时惊恐失措,大败溃乱。庞涓智穷力竭,眼见败局已定,遂愤愧自杀。

庞涓输就输在以为自己兵力强大,孙膑又被他设计挖去双膑,成了残疾人,从而小瞧了孙膑。殊不知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庞涓的优点缺点孙膑都知道。依照他的性格设下埋伏,那是一埋一个准。若是庞涓再聪明点,再随机应变一点,就算元气大伤,也不至于落得兵败身死的下场。

以往邹游不懂得这个道理,现在回想起在皇家军校里狄青好像也讲过这个战例,他这才触类旁通,明白了“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真谛。唯有处于机动多变的状态下,根据形势制定战术,敌人才看不清自己真正的意图!

邹游还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卢尘洹已经问折克行道:“折将军,你认为此计如何?”

“若地形合适,可以一试!”

折克行谨小慎微的态度,

/xs/14/14002/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偷香手机版阅读网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