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为国赋词(2 / 2)

加入书签

确有要事,但也不忙说。你且看看这案子,都闹到朕这里来了陆承启缓缓地把一本奏折和一干宗卷,往前一推。苏轼连忙起身,恭恭敬敬地接过奏折宗卷,匆匆扫了一眼,然后才说道:陛下,此案件臣亦有所耳闻

哦那苏卿的意思啊

按大顺律判决便是,那寡妇守寡三年,已尽人事,何必再拦着不让改嫁苏轼在官场待得久了,也有点圆滑了。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正是这个道理,但那寡妇是一官员正妻,奈之如何

不论官民,皆要守法,便是官人又如何苏轼振振有词地说道。

苏卿此言,正和朕意。王子犯法,尚与民同罪,便是做了官,也不能免俗陆承启大笔一挥,写就了判词。

陛下果然是信人,以法治国,善莫大焉苏轼连忙说道。

苏卿不是儒家子弟么,怎么信奉法家了陆承启有点好笑道。

苏轼正色道:儒家如不进步,如何能壮大儒家之法,非法家之法。法家之法,只有法,没有德。儒家之法,有德有法。德在法先,法在德后,以德服人,才能以法服人

不错,苏卿果然大才陆承启赞叹道,不仅诗词做得好,就连学识也是一等一的。

苏轼笑道:陛下过誉了,臣不过一迂腐书生,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每每思来,甚为惶恐

苏卿过谦了,是这样的,朕找你来,所为陆承启当即把国歌国旗和国徽一事说了出来,听得苏轼两眼放光。就是这般,苏卿以为如何

苏轼激动地说道:陛下果是千古一帝,臣拜服古人有云,以乐教和,陛下首创国歌,定然能聚拢汉人民心,壮我华夏之势

陆承启笑道:朕并没有那么厉害,你就不用吹捧了,早日写出诗词来才是正事

苏轼喃喃地说道:陛下,其实臣已有腹稿,只是只是不成诗而已

哦,且说来听听陆承启来了兴致,苏轼不愧是才高八斗,居然一眨眼就想出诗词来了。

盘古开天地,女娲泥造人,燧人与我火,有巢给我屋,神农尝百草,伏羲立衍圣,炎黄出渭河,华夏始成国。你我本同根,原是一家人,血脉代代传,炎黄有子孙。我们乃一族,便能成一国,此国名华夏,大顺百姓心苏轼吟完之后,呐呐地说道:平仄有些对不上,请陛下准许臣回去,再修饰修饰

这时候中了状元,大多要些颂词。这首诗,也近乎无病呻吟的颂词,但其中豪迈的意味,却超乎想象,岂是那些矫揉造作的颂词能比拟的

就是它了陆承启大喜过望道,平白些好,毕竟不是只有士子才唱,朕要整个大顺子民,都会唱这首歌事不宜迟,朕已经迫不及待要让人来谱成曲了,苏卿可有介绍

苏轼愣了一下,声音放低了许多:陛下,如今坊间公认,唯有玉玲珑大家,方是抚琴第一人,想必亦能谱曲。何不邀请她,将此诗谱成曲子哪怕臣这诗词不成韵律,她亦能化腐朽为神奇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