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盗梦空间》下(2 / 2)

加入书签

电影的英文片名为《inception》,中文翻译是“盗梦空间”这是对剧情的直接描述,在梦的空间中发生的变化。但是英文原文(inception)可能更能表达电影的主旨——认识的根源。

inception,不是导演生造的词,原意是指一个系统创立的开端或原点。它由两部分构成in+ception,ception并没有单独的意思,但它作为词根,可以理解为“观念”,而in+ception就是在观念之内或进入观念。同时它跟“感知”(perception)也是同根词,per+ception就是一份具体的观念。简而言之,人的认识就是感知+观念,要想理解或改变人的认识,需要我们去进入,才能发生。

同时,inception在电影中,被比喻为向某人“植入”一种思想的种子。在剧情中,若想植入一个思想种子到他人心中,就需要进入其梦境深处,然后加以改造。电影就是围绕这个展开,讲述了rb商人斋藤希望在竞争对手的心中植入一个瓦解公司的想法,找到主角柯布,在竞争对手的多层梦境中展开行动。

但是为什么要在多层梦境中展开呢?

这里就需要提到著名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的“潜意识”理论,佛洛依德认为人的认识是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的,我们显性的认识就是可被“意识”到的内容,例如我们对事情的明确的态度和理解。但是显性认识是被隐性认识牵引和决定的,我们觉得自己是在显性的意识当中做决定,其实真正决定这份决定的是我们的隐性意识,也就是潜意识。因此佛洛依德把人的认识分为三部分:

意识,也就是明确能表述的观念;

前意识,连接“意识”和“潜意识”的部分,承担稽查的工作,维持意识和潜意识的稳定,防止两者之间产生矛盾冲突;

潜意识,不能被我们主动感受到的影响认识的部分,例如人的本能和欲望。

一旦试图让潜意识发生改变,就会遭遇来自潜意识当中的“映射”的攻击,映射就是我们对事物的显性认识在我们潜意识内的投影,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如果想让意识发生变化,需要躲过前意识,深入到深层的潜意识当中去进行植入,才能让人发自内心的以为自己就是这么认识事物的。尤其是对有较强心理防御能力的人而言,梦境进入的越深,植入的效果也越好。

关于梦境:

盗梦师的存在就是为了盗取别人内心最深处的信息,也就是最重要的信息。盗梦师需要潜入梦境中盗取信息,而信息在梦境中往往是放在一个保险箱里面,而这个保险箱藏在难以发现的地方,机关重地,又或者是重兵看守之地。所以越重要的信息就越需要顶级的盗梦师才能盗取。

盗梦者需要筑梦师筑造一个梦境,然后盗梦师和目标一起进入梦境。盗梦师将和目标在梦境中周旋并盗取目标信息。

筑梦师构建梦境(的环境),而盗梦师的潜意识负责填充梦境。

梦境里的路人,都是盗梦师潜意识的投影,但不受盗梦师控制。而利用路人向目标套话可以是盗梦师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

以上就是夏奕断断续续整理出来的有关《盗梦空间》的领悟,因非一次性整理而是多次录入,想到什么记录什么,有重复,有啰嗦,顾不上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