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新投票方式(2 / 2)

加入书签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说不清楚,看护照应该算美国人,但华国户口还没注销,这到底怎么算?

问题如实上报,让领导定夺。

夏奕对那些当年因为生活所迫而出国的华侨抱有相当大的好感,那一辈人在抗战期间为祖国捐款捐物,支持国内抗战,还有人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回国参战,把生命都贡献了出去,改革开放初期积极回国投资建设,那是民族的精英。相反,对这个年代出国并加入外国国籍的人却不太感冒,其中不乏在国外缴税,在国内捞金的黄皮白心,他们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更有甚者砸锅。凭什么要惯着他们?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虽然是华人,但不识中文,说一口地道的美国英语。他们自小就受美国文化、美国教育的熏陶,其思维方式、价值观也是完全美国化的,与移民来美的上辈不同。

自他们出生,做父母的就希望孩子长大后能顺顺当当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在中上层有一席之地,故此中国人的家庭通常都极重视孩子的教育,有些父母辈英语较好的,在家都不讲中文,他们要把孩子培养成彻底美国化的。也有的家庭不想孩子断了中国文化的根,课余时还教孩子学习中文,但通常效果都很差。随着孩子越来越懂事,和父母讲话时英语越来越多,中文越来越少。渐渐中文消失,完全被英文取代。中文只是父母亲的家乡土话,他们自然更愿意讲美国话。

当他们进入大学后,问题就来了:尽管他们的英语说得同美国人一样好,甚至还更好——由于中国家庭重视教育的缘故。但在美国青年的眼中,这些人依然是外国人,难以建立起关系较密切的朋友圈子。这种圈子多半仍只局限于自己人之间。

寻求文化认同的渴望,这些人开始满怀热情地学起中文来,大学里开设中文班,成员最多的往往就是这些人。他们在开始自觉学习中文之际,却是他们的父母开始痛苦之时,因为孩子到了十八岁,美国的习惯,父母已无权干涉。如继续表示出中国家长式的关心,非闹翻不可。有些父母害怕孤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文化价值的观念不同,他们心里又何尝平静得下。他们一心指望孩子长大了融入主流社会,现在孩子成为“美国青年”,却要远走高飞了;而他们已进入老年,正是最需要子女亲情的时候,却得不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