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迷路的时候……(2 / 2)

加入书签

当时的公交车买票,是根据坐车的距离长短来确定票价的,他对售票员说了自己的目的地,竟然发现对方也听不懂!到底是真的听不懂,还是出于对外地人的鄙视而假装听不懂,他一时也吃不准,但从后来的事情来看,售票员是应该是装的。

旁边的一位老先生看不下去了,带着斥责的语气对售票员说,大致的意思就是作为一个售票员竟然听不懂普通话,真是太不像话了。老先生明显是带着当地口音的话,老爸是听懂了,售票员也听懂了,乖乖地收了钱,撕了票。

买票的问题解决了,报站的话,老爸也听不懂,他只能瞪大眼睛看着站牌。那个时候的站牌比a4纸大不了多少的,上面密密麻麻的字想看清楚,也不是那么容易。

就是这么紧张地看了一站又一站,老爸还是过了一站,他保持着脸上的平静和淡定,手里捏着那张小小的车票,下了车调转身子向来时的路走过去。

进了目标单位,先进行了初次接触,吃完了招待餐,老爸就直奔湖边,要知道这座城市就是以这个大湖闻名于世,山水林桥都有故事,他可是向往已久了。

夕阳斜斜地从云层下投射到那一大片的湖水上,水波不兴、微光粼粼,小船和画舫已经点了灯,飘飘荡荡地在水面上来来去去。

湖周边是不太高的山,在光影之下,山体是默默的淡黑,起伏曲线优美上有树林整齐地挺立着,一座斗拱飞檐的塔卓然而立。

湖很大,所以走了好久,还没有走过半圈。老爸觉得已经很累了,而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不得不收起游兴,匆匆往回赶。

那时候的情形,就和我们这一次类似,越走越不对,不过他越走越着急,就开始问路了,否则时间再晚一些,估计更不容易找到人。

他问得第一个人,很不巧也是外地来的,对本地的情况不了解。第二个人倒明显是当地人,上了年纪,但对方叽里咕噜说了一通,他一句也没听懂。对方看他没听懂,就把速度放慢了,尽力用普通话,好像是普通话吧,又说了一遍,仍然不懂。他只好说了几声谢谢,就去找其他人了。

都说事不过三,第三次问得人是个年轻人,会说普通话,左转右拐地指点了一通,老爸觉得差不多听懂了,就反复谢过,沿着他指点的路走过去。

走了大概7、8米的样子,后面的人追了上来,说路转来拐去的不好走,他把老爸送到车站算了,老爸的内心里是感谢和提防并存,行动上是半推半就的。一路上,两个聊了些当地的特色小吃和风景名胜,一段2、3里的路轻松自在地走完了。

到了站牌,老爸真诚地向对方表达了感谢。对方又叮嘱了几句,车可能不好等之类的话,就回去了。

事情虽然小,却让老爸觉得温暖,让他记了这么多年,连带着对整个城市都有了好印象。

“现在,有了手机,迷路的时候都能导航,基本不用和人打交道了,确实是方便了,但是也少了和其他人接触的机会,了解这个地方的机会也就少了。”老爸最后总结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