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退位(2 / 2)

加入书签

四个人总要有人吃亏。自然而然,这个人就成了纪晓岚。

能为君父背锅,这是他的荣幸。

乾隆五十年十月,印度半岛,四王爷率领的远征军和大英的印度公司发生了摩擦。

双方七万多人在印度东部发生了一场大战。

四王爷率领的远征军,在大清铁甲战船的接应之下,站稳了脚跟。一轮齐射射懵了东印度公司的两千余名英军以及他们在印度本地雇佣的人马。

四王爷帅领的军队,一鼓作气,趁机吃下了英军这股主力部队。一口气吞下来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了十余座城池。

这一下,彻底把英军打疼了。

在印度总督致信英国女王之后,英国派遣了外交使臣,带着国书前往大清。

想要两国缔结盟约,划分势力范围,建立起良好的通商关系。

乾隆五十一年六月,英国使臣马嘎尔尼来到了北京。

乾隆久违的出面,接见了他。朝会上,马嘎尔尼提出了要和大清正式通商,并且在大清沿海租地进行互市。同时,要求大清结束在印度的一切军事行动。并表明,印度自古以来就是大英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如果大清一意孤行,那么大英不吝一战。

朝会上,途迪坐在了龙椅之上,俯视马嘎尔尼。

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对马嘎尔尼的话语进行了回复。

“不租地,可通商,军事行动乃是地方土著的个人行为,和大清无关,大清对此表达关切。”

中英的第一次见面,谈不上开心,也谈不上交恶。在互换国书之后,马嘎尔尼回到了伦敦,对女皇说出了他对于大清的看法。

“腐朽,落后,又一个印度!”

是的,途迪刻意让船只避开了舰队。

马嘎尔尼进京的路线,是经过途迪精心挑选的,长江大运河这条线路。

这条线路,如今也顺畅,也繁华,只是,没那么先进。

如今大清的精华,全都集中在了东南几个沿海的地域。

其余的地方。百姓有余粮是有余粮。但要说精神面貌如何的好,现在还真说不上。

五千年的惯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这也是马嘎尔尼为什么对英国女王这么说的原因。

归根结底就是五个字,傲慢与偏见。

英国,这个作为世界的老大,文明的灯塔。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国度,对于东方的这个土包子,是打心眼里瞧不起的。

这样的老牌势力,它们击破奴役的,不是第一个。

甚至不是第二三四个。

大清?

在马嘎尔尼的眼中,一万帝国精锐,就可以从东到西的横扫。

关于这一点,同为女皇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很有话说。

在她的治下,俄罗斯帝国已经丢掉了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帝国在哪里的统治仅仅剩下了几个孤岛。

而这个孤岛,也不知道如今是否被大清攻破。

而作为帝国的粮仓,西西伯利亚平原。每年春天开始,就会受到无止尽的蒙古骑兵的跑马冲击。

他们不为了攻占地盘,甚至不为了抢粮食。

他们就是跑马,放火,抢劫。一次又一次,一波又一波。

俄罗斯地方守卫疲于奔命。后来不得不组建了农奴团。

可是农奴团又能有什么战斗力?

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

土地,可不是归他们所有的生产资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