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名人苏轼(1 / 2)

加入书签

 “二十?”苏洛冉脑中穿过苏轼的生平-------------【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特殊时期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苏洛冉沉了沉,嘉佑元年,是宋仁宗的第九个和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一共八年。下一位皇帝是宋英宗赵曙,那位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的帝王,莫非还要再过八年才会················是不是她和炘炎还有时间筹谋?

苏轼见苏洛冉深思皱眉,实在不解为何苏洛冉如此沉重的表情,还未等继续问下去,炘炎便打断苏轼,笑问道“苏轼?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你的父亲倒是挺会取名字的,本王即是天元的九王爷--玉王公玉炘炎。本王很是好奇怎的你不在天元呆着,却来这沧浪国?”

苏轼有些惊异,面前这位便是天元的九王---玉王炘炎,便忙作揖“回玉王,这点碧朱乃是祖上迁徙而来的,家父本想明年举家迁回杭州帝都的。”

“嗯,泉州位于天元和沧浪交界,你们在这里安家也未尝不可。”炘炎想着苏洛冉要做沧浪的皇商,既然有着苏轼的点碧朱,或许可以不用去广州即可在这泉州发展,也省了跑去广州的舟车劳顿和深入敌腹的危机。

苏洛冉看着苏轼木讷守礼的样子,想着苏轼日后一代文豪的形象,决意要跟苏轼做朋友,随即笑开“我也姓苏,名洛冉,不如苏先生唤我花蕊夫人,我唤先生子瞻可好?”

苏轼脸上略微激动,连声说道,“好,好,既然花蕊夫人不弃在下无名小卒,自然不胜荣幸。这天太热,不如进屋里来如何,子瞻也好给玉王和花蕊夫人倒些茶水,解解乏。”

苏洛冉微微一笑,回头看向炘炎说道“进去喝口茶,看看这翡翠的成色,是否刚好可以做我的金步摇,做我的环佩珏。

炘炎对于苏洛冉热忱的样子有些不舒服,皱着眉头,跟着苏洛冉进屋,碧绿和清影对看一眼,便跟着苏轼的伙计把马车赶入后院,趁着苏轼去为炘炎和苏洛冉准备茶水的间隙,炘炎终于憋不住内心的不安问道“娘子,为什么你这么在意那黄口小儿。”

苏洛冉感觉到了微微醋意,笑开“相公可知,在我的那个年代的历史中也有一个苏轼,嘉佑元年,21岁名动京城,成为一代文豪,1000多年后的我们称苏轼为宋朝的文学顶峰代表人,是宋朝八大家之一,而苏轼门下四学士也是名动京师,流芳后世。相公,苏轼中晚年有一首词,娘子我甚为欣赏。”苏洛冉拍了拍坐在旁边的炘炎继续说道“《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词是这么写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娘子,你是说,你之所以这么热络,完全是因为他苏轼是我天元的才子,我未来的国之栋梁?不过这首词倒是真的不错。”炘炎的醋意减小“嘉佑元年,娘子你刚才脸色不佳,可是直到明年便是我兄弟角逐鹿死谁手的一年,你担心太子即位还是其他兄弟即位是吗?”炘炎想到刚才苏洛冉提到嘉佑元年,便聪明的发掘了苏洛冉的话中意。

“不,宋英宗赵曙是嘉佑八年之后即位的,乃宋仁宗赵祯过继来的儿子。而且宋英宗只活了35岁左右去世。”苏洛冉看向炘炎,眉头加深,“我不清楚史实会按照我那个时代的历史8年的时间供你我谋划,还是会加快这个时间。”

“如此,娘子无忧。”炘炎笑了笑。

“对了,宋仁宗赵祯去世前一年,有一个大清官去世,是我们史实中最杰出的官吏------包龙图,包拯。”苏洛冉想了想说道“我们可以此评估。”

“包大人?你是说开封知府?”炘炎显然是知晓包龙图大人的。看着炘炎的脸色,苏洛冉心跟着揪紧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