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李将军的视察(上)(2 / 2)

加入书签

”其实秸秆发酵和酿酒的发酵都是大同小异,只是条件反而没有酿酒那么苛刻。但是也需酒窖,首先要将秸秆等物切碎,置于酒窖中,并时常浇水,当然酒曲也是必须加的。”

“哦,竟是如此“李广有些不信。

”将军如若不信,为何不让弟兄们闻闻,可有股酒味“

随后李广叫几个亲兵去闻。

”报告将军,确实有股酒味。“

”呵呵,本将军原来只知道酒曲只能酿酒,却想不到竟然还有如此功效,这秸秆,其实牲畜不是不吃,但是牲畜并不喜欢吃,许多秸秆就这么浪费了,如果赵兄弟的方法真的可行,那么我们就可以多养活许多牲畜,更多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今日真是大开眼界呀。“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农作物秸秆微生物发酵贮存技术,农作物秸秆微生物发酵贮存技术简称秸秆微贮,是农作物秸秆提高其营养价值的秸秆处理方法。

微贮秸秆有如下一些特点:

1。适口性好。秸秆经微生物发酵后,质地变得柔软,并具有酸香酒气味,适口性明显提高,增强了家畜的食欲。与未经过处理的秸秆相比,一般采食速度可提高43,采食量可增加20以上。

2。营养价值和消化率高。在微贮过程中,经秸秆微贮宝作用后,秸秆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部分被降解,同时纤维素木质素的复合结构被打破。这样,瘤胃微生物能够与秸秆纤维充分接触,促进了瘤胃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增加了瘤胃微生物蛋白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合成量,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使秸秆变成了牛、羊的优质饲料,促进牛、羊增重。生产实践表明,3公斤微贮秸秆相当于l公斤玉米的营养价值。通过微贮,麦秸的消化率可提高55。6,水稻秸秆的消化率可提高57。9,玉米秸秆的消化率可提高61。2。用微贮秸秆饲喂牛、羊和未处理秸秆相比,可使其日增重提高30以上。

3。成本低廉。只需50克或50毫升秸秆微贮宝,就可以处理1000公斤秸秆,而氨化同样多的秸秆则需用尿素4050公斤,两者的处理效果基本相同。但微贮秸秆可比尿素氨化降低成本80左右,其使用安全性能也比氨化法高。

4。操作简便。秸秆微贮与青贮、氨化相比,商更简单易学。只要把秸秆微贮宝活化后,放到1的盐水中,然后均匀地喷洒在秸秆上,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压实封严,在密闭厌氧条件下,就可以制作优质微贮秸秆饲料。微贮饲料安全可靠,微贮饲料菌种均对人畜无害,不论饲料中有无微生物存在,均不会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可以长期饲喂,用微贮秸秆饲料作牛、羊的基础饲料可随取随喂,不需晾晒,也不需加水,很方便。

5。贮存期长。秸秆微贮宝发酵处理秸秆的温度为1040c且无论青的或干的秸秆都能发酵。因此,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全年都可以制作秸秆微贮饲料。华巨秸秆微贮宝高效生物发酵剂,可利用秸秆中的碳水化合物迅速发酵,繁殖快,成酸作用强,具有很好的抗**防霉能力。秸秆经微贮发酵后,能够形成大量的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具有很强的杀菌抑菌能力,故发酵的微贮秸秆饲料不易发生霉变,可以长期保存。

以下是基本原理

秸秆中加入华巨秸秆微贮宝高活性发酵菌种后,使秸秆中分解纤维素的菌数大幅度提高。在适宜温度、湿度和密闭的厌氧条件下,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大量降解,产生糖类,继而又被转化成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使ph值下降到4。55。0,抑制有害菌和**菌的繁殖。经微贮后,秸秆转化成优质粗饲料,不但提高了饲用价值,而且不容易发生**,可以长期贮存饲喂。微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酶解,使秸秆变得膨松和柔软,提高了秸秆的适口性,增加了动物采食量。

2。由于微生物发酵的作用,使变得柔软和膨胀的秸秆能够充分地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相接触,从而使粗纤维类物质能够更充分地被瘤胃微生物所分解,提高了秸秆的消化率。

3。微贮时,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被微生物部分地分解,并转化为糖类和脂肪类,从而提高了秸秆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秸秆经微贮后,其代谢能和有机酸含量显著提高,而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则明显下降。

4。秸秆微贮是在密闭的厌氧条件下进行的,由于秸秆微贮宝微生物菌群可以秸秆中的纤维素为底物,将其酶解为木聚糖,进而降解成木聚寡糖、木三糖和木二糖等,最后降解成木糖。然后再经无氧发酵,将其转化成有机酸类。随着有机酸含氨蹭加,封闭的秸秆微贮容器内氢离子浓度赶齐越高,从而导致秸秆饲料的ph值逐步下降,当ph值下降到4。55。0时,酸性抑制了各种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使各种有害菌热不能繁殖,使微贮秸秆饲料可以长期保存。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由于这里是汉代,所以没有什么华巨秸秆微贮宝高活性发酵菌种,所以只好用酒曲代替。因为酒曲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就包括酵母菌。酵母菌是适宜的条件下能形成优势菌群,从而导致秸秆的发酵。当然效果肯定远不如华巨秸秆微贮宝高活性发酵菌种好,但比直接干巴巴,没经过发酵的秸秆要好的多。

本书首发自“”,..,更新快、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