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芝兰玉树(1 / 2)

加入书签

 斗巧是“七夕节”的习俗,少女们聚在一起乞巧斗巧。判定斗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输巧”、“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述说:“七月七日,捉蜘蛛放到小盒中,第二天开启小盒,假如搜索引擎蜘蛛会结网,便是“得巧”。此所谓“喜珠应巧”。

“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此即“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对月穿针”,则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投针验巧”是通过把绣针放入形成水膜的容器中,看其能否漂浮、在容器底部形成图案,以验智巧,也称“浮针试巧”“丢巧针”。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南直隶一带的乞巧活动是取净水一碗于阳光下曝晒,并露天过夜。即捡细草棒浮于水中,视其影来定验巧拙。也有许多年青女子采用小针看水底针影来应验智愚的。

七夕乞巧,穿针落人后者为“输巧”。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如诗人所描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祭拜仪式结束后,八仙台上的摆设保持不动,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们互相串访时参观、评议。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另外,还有蒸巧饽饽、烙巧果子、做巧芽汤,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做装饰品等等。谁的手艺好,谁就得巧。

而在方兰芝家乡那边,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方兰芝不喜欢这个节日,巧不巧的何用“乞”?又何需“斗”?关键是……斗不过呀(此处可配一句有违和的旁白:臣妾做不到啊。)。

不是谦虚,是真的斗不过小小迅哥儿。

说来气人,那冯小七整日里吊儿郎当的,也未见得有多用功读书,却是名动天下的大才子。不是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么,还是说那花心大萝卜真的是天才?

在方兰芝看来,冯迅和其大兄完全是同个段位的,生的明眸皓齿眉眼如画,且古怪精灵冰雪聪明,学起东西那叫一个快,一点就通,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六岁诶,要不要这么神?

而且,迅哥儿极是好苦,那边厢随着董小宛学琴艺跟着资南嘉学经史子集,这边又缠着自己要学拳脚功夫。你一姑娘家家的,学什么武艺?乖乖的做个温婉娴静的大家闺秀不好么?

之所以让方兰芝感到“受伤”,是因为冯迅接受能力太强了,教她一套拳法嘛,没几遍就耍的有模有样了。她方兰芝自认习武资质过人,当初可是三天才学会的呀……

这些倒也罢了,令她倍受打击的是,迅哥儿还甚是心灵手巧,小小年纪便做的好一手女红,针线、纺织、刺绣、缝纫之类的那叫一个精擅。

当然,这只是相对于极少做女红的方兰芝而言,冯迅毕竟才六岁,还能精通到哪去?大抵也只是略懂罢了。

遗憾的是,方兰芝基本不懂。女功?真心不会,她自幼不爱看书,只略通文墨,却是酷爱习武。可别看她同其她江南女子一般五官柔和身材小巧,却是穿衣显瘦脱衣显肉……咳,总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针线活那是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