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百尺之室(2 / 2)

加入书签

何妨一学关帝,挑灯清夜读《春秋》!

冯过虽不想成圣人,却向来对历史颇感兴趣,简单枯燥的文字记录读来也是津津有味,方选了《春秋》作为本经。

说来也妙,此时的科举,小试(县试、府试、院试)并不重视五经,有点类似于附加题,到了乡试和会试却是必考的。好在学子都习惯了此模式,平素倒未落下本经研读。

倒是节约啊,草稿纸就没动过,誊写纸也还剩了一半,持家好男儿。

话说乡试前,考生需先到卖卷厂,购买答题用纸三份。其中两份是第一场和第二场各用一份,每份都由草稿用纸七页和誊真用朱线纸十四页组成;最后一份是第三场用的,包含草稿纸八页和誊真用朱线纸十六页。朱线纸每页十二行,每行二十五字,草稿纸第一页印有“草稿起”,最后一页印有“草稿终”。考生用墨笔在用纸上作答,因此称为“墨卷”。

答题用纸必须采用卖卷厂出售的官制纸,不然提交给收卷局接受证明时会被拒绝受理。因此,考生在卖卷厂购买答题用纸时,还需索要证明书。接着,考生到收卷局提交证明书,在各份答题用纸上按印证明身份,按照要求依次填写年龄大小、身高长短、面色黑白、有无胡须、本籍住址、祖上三代的姓名与存殁,在收卷局盖上布政司印章留存。进入考场后,考生根据需要获取本人的答题纸。如果办事人员不慎造成答题纸遗失,考生可以要求备用的答题纸,收卷局此时需要出示留存答案纸三份的证明。这一手续原本应在考场内进行,但为了节省时间,通常都是事先准备好的。

四书文的答卷如果需要加注或者涂改文字,各问末尾除了写上正文多少字,还需注明加注多少字、涂改多少字。四书文的正文不得超过七百字,加注和涂改加起来不能超过一百字。初九夜间允许使用蜡烛继续作答,但也有污损答卷的危险。在不干净、不健康的号舍内过上两夜,疲劳之余还会引发疾病和精神异常,严重时甚至死亡。此时即便出现死者,也不允许打开大门搬运,只能越过围墙或破墙将尸体抬出。

冯过答题那叫一个快,未到午时便已全部答毕,而后便有些后悔——今日可是不准出贡院的哪,接下来这十个时辰还得继续“蜗居”着呢。

先慢慢的弄好午间吃食,多少有些食之无味。

接着午间小憩,却是始终歇息不定。

他干脆起身找事做,嗯,这个他比较拿手,院试时便留了“改之墙”呢。

当然,可一不可二嘛,这回他没有再在墙上涂鸦,而是寻了一枚石子在木板上耐耐心心磨磨蹭蹭的刻了个“早”字,东施效颦呢,迅哥玩过的,三味书屋呀。

接下来干哈呢?想了想,文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他倒是写了些诗词文章……话本,大抵只有“师说”与“陋室铭”在士林被深度认可,余者皆尚未能“理足可传”。

写(抄)点啥呢,细细研了墨,扯住草稿纸,他端端正正的写了三个字:“菜根谭。”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这一写便是两个时辰,从“改之体”而蝇头小楷,一直写到“闲适”篇,七张草稿纸写完正面等墨汁干了又写反面,直写了个满满当当。

伸伸懒腰甩甩手,他又打了两趟拳,颇有方寸间划地为牢的高手气度。

是夜,他睡的极不踏实,直到次日晨鸣炮方迷迷瞪瞪醒了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