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静里乾坤(2 / 2)

加入书签

夫子非常惋惜,乃责令官员,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学生,并划拨田产给书院经营。

夫子为了培养人才而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集儒家经典语句而成,便于记诵。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明确“义理”,并把它见之于身心修养,以达到自觉遵守的最终目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见到刻于壁上的那一行行字,众人仿似见到儒裳宽袖的夫子负手而踱,一个个字自他口中缓缓淌出,穿越历史长廊,一一响彻耳畔。

一番静默追思过后,在杨长孺的引领下,众人由明伦堂向北,便到了后屏山,远远望去恰似一幅碧绿的屏风,上衬托着一座两层楼台。

“下层为鹿洞,上层为思贤台。”杨长孺解说道。

走到近处,冯过几人稍稍愕然。所谓“白鹿洞”只是一个山壁上挖出的半圆形石洞,高宽皆丈余、深两丈余,内墙砌以花岗岩石、地铺石砖,皆较平整,一只小石鹿蹲卧在石基上。

杨长孺却无丝毫尴尬,道:“白鹿洞名震天下却无洞,虽有名无实,然开洞则可以使先哲遗迹不泯,使后人之景仰愈久愈切。”

好吧,你赢了,说什么都是对的。

白鹿洞没甚看头,纪念意义多些,众人又上二楼。

思贤台,乃是当年曹汴建亭台上,寓“睹台思贤”之意,故名思贤台。台平面呈正方形,亭为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歇山顶,双层斗拱托檐,中开一门,四边有木制花窗,前护花岗石质围栏。台上四周有石板围栏,栏中镶有石刻,有诸贤所理“理学渊源“、“思贤台”、“仰止处”、“空中楼阁,静里乾坤”等墨刻。

立于台上,但闻桂子飘香,见枫叶流丹。极目远眺,但见青山郁郁葱葱,翠色尽染,又有那云雾缭绕,层峦叠嶂,迷朦绰约。这份秀美可为诗,可入画,可放歌,可佐酒。

冯过只觉诸多情绪在心头酝酿,不吐不快,乃高声吟诵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刘几徐元杰等亦在为美景当前而激奋不已,听冯过又开始装逼,早习以为常,皆作无动于衷状。唯杨长孺初见解元公,被成功震慑,偶像哪,乃期期地问:“此为冯解元新作么?可有全文?”

不仅有对青山的投射,还有青山对自己的接纳,得意之分享,回环往复而绵绵不绝。此句是何等的浪漫与洒脱啊——遥遥相望,青山呈现在眼前,那幅妩媚多娇的模样让人怦然心动,青山巍巍,潇洒自在,不拘于一板一眼的布局。推己及人,与青山相望的过程中,青山也该是对眼前之我也有同样的认知。

文人相轻自是不分年龄段的,杨长孺出身名门,又有个文宗先生,免不了有几分傲气,哪会轻易推崇别人?但冯过无疑是个意外,从他流传在外的作品来看,诗词有之,散文有之,甚至还有话本,诸如此类,每种文体都精擅。

如李燔这等“见多识广”对文字相差敏感的文坛大咖亦是惊赏不已,言称冯改之制文功力精湛,观其院试时文令人称绝,便是放诸乡试甚至会试亦可过关,对《师说》、《陋室铭》和《菜根谭》更是赞不绝口,连称此子大才,不仅在同辈中出类拔萃,便是放诸天下亦不可多得。

而受父亲影响甚大的杨长孺则是折服于冯过的诗词功力,自觉是万万写不出如此文字的。此时听得对方随口吟说的句子,不由得激动起来。

冯过怔了怔,看看满脸求知欲的杨长孺,决定给杨万里(李燔)一个面子……咳咳,有些嘚瑟了哈,遂将原是大辛大作的那阙《贺新郎》诵念出来。

诸人品嚼词中“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只觉冯七郎实在是有张狂资格的。至于“知我者,二三子”竟是十分应景,徐元杰刘几沾沾自喜,以“二三子”居之,甚至连杨长孺都有些莫名的窃喜。而“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这样的句子……夸张修辞手法嘛,没必要较真。

便在这时,一直充当隐身人的贾小春忽神色一紧,盯着远处湖面,那里有数十艘快船正疾速驶来,船上隐约可见人影绰动,看其驶进方向应该便是含鄱口。而那些船上并无任何旗幡,显然并非水师舰队,那么会是何路人马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