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人生几何(1 / 2)

加入书签

 人之一生如白驹过隙,是非成败转成空。

活着,总得活的精彩些、有意义些,以不负这美好韶华。

有人认为平平淡淡也是真,平平安安过一生即可。亦有人始终在鞭笞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誓要活出“人样子”,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陈东无疑便是后者。

而且,此人还是一个思想前卫的无神论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嘛,反对驳斥佛道原也没啥,他却“借题发挥”,总能借此牵扯上大人物。

譬如前文所说的辛弃疾“讨伐”蔡卞诸多罪状中“交好妖道”这一条中的张怀素,陈东便狂批一通。

书坛有“癫张狂素”之说,指的是大昌书法家张旭和怀素和尚,张怀素却是个道士。

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这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逃离不了的宿命,昔日秦皇汉武为了追求长生不死,穷尽一生,结果仍然改变不了老死的命运,沦为千古笑柄。世人也从他们身上明白,长生不死实乃虚妄之事。但却有人自称活了一千七百多年,老百姓们是深信不疑,无数达官贵人都争相结识这位“高人”——

此人名曰张怀素,舒州人,自号戴花和尚。满脑袋带花,闹市高歌,这是大定的犀利哥。他自称道术高超,能通神和御兽,说啥啥准,追随者很多。后来,蓄发当了道人,自号“落魄野人”,当时在江浙一带小有名气。

崇宁年间,张怀素在京师、真州、苏杭等地以宗教游说于公卿之间,与不少朝廷官员交往甚秘,权贵再牛也就几十年,张怀素可是化外之人,悠悠岁月,无有始终。张怀素说自己活了1700岁,春秋时劝谏过孔子勿过早诛杀少正卯,看过汉高祖刘邦在皋与项羽对峙。

自熙宁变法以来,朝政数度变更,百姓生活疾苦,能支撑百姓活下去的就是神明信仰,张怀素就是趁机给自己的说辞夸大修辞了一番,把自己说得跟神一般,让众人有了希望和寄托,张怀素就被百姓奉为神明,追随听从于他。

单靠吹牛,肯定不会有那么多人信,但是他擅长变戏法,在这年头,会几招别人不知道的“幻术”,有时还真能把人镇住。而且当时的人也没有哪个会去较真,更别说去寻求“幻术”破解法。

至于张怀素到底是和尚还是道士,说不清。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张怀素志在天下……嗯,志在结交天下权贵。譬如蔡卞就入其毂中矣。

蔡卞知越州时,得闻张怀素过境会嵇时,乃诚邀之,奉为天人。及至蔡为京官,此道人又赴京授道,在蔡卞引荐下结识了诸多王公贵族,可谓是名满京师。蔡卞等人甚至动了将其推引给官家之意。

陈东怒叱张怀素乃是“裹怀祸心”、蔡卞等人则是“助纣为虐”,“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疾呼世人认清妖道嘴脸交付有司罪之……

无知还是热血?或者兼而有之吧,要知道除止之外他还历数林灵素之罪,狠批“务以欺世惑众,其说妄诞,不可究质,实无所能解。惟稍识五雷法,召呼风霆,间祷雨有小验而已”云云。这,就不止是头铁了,而是自觅死路以求死得其所?

要知道,当今圣上可是林灵素的迷弟,你一口一个“妖道”是要置皇帝于何地?真当大定皇帝不杀士大夫乎?

呵呵,崇宁帝可是一位狂热崇奉道教的大定皇帝。

继真宗后,他推动了大定第二个崇道高潮,对道教的崇尚在大定历史上达到极点。他编造“天神下降”的神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道教的地位得以大大的提高,几乎成为国教。

据他自称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飘忽间上了天,在天上还见到了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对他说:“汝以宿命,当兴吾教”。他醒来之后,自认为这一切都是真的,从此开始在全国大力倡导道教。

他下诏置道阶二十六级,有先生、处士等名号,好比官制中的阶官系统;后来又置道职八等,有诸殿侍宸、校籍、授经等以拟待制、修撰等,好比官制中的馆职系统;另置道官二十六等,有知左右街道录院事等名目,好比官制中的差遣。

他又在京师设道学,分元士至志士等十三品,后命太学、辟雍设立《黄帝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各二人,命各州县招收学道生徒,教材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以《庄子》《列子》为小经,学生通大小经各一部,即可参加道学考试,中举即授以宫观官或补以道职。

他更煞有介事地对道箓院说,自己是神霄帝君,怜悯中华受到金狄之教(即佛教)的影响,愿意以人主的身份让天下都归正道,授意他们册封自己。于是,道箓院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

原本,佛道两教一般是相安无事的。但赵佶却下诏改僧人为德士,尼姑为女德,冠冕衣着悉从道流;佛祖改称大觉金仙,其余佛教诸神改称仙人大士等道教称号;寺院改称宫观,主持改为知宫观事,原先管理佛教的僧录司改称德士司,隶属于管理道教的道德院。这种崇道抑佛的政策,自然激起了佛教徒的不满和抗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