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一路向北(1 / 2)

加入书签

 这高永昌也是个“念旧”的,可与慕容复媲美。

在多方调集军备陈兵东京道之际,渤海人高永昌做为一名普通裨将,被授命带领三千渤海兵,屯驻于东京辽阳城外的八甔口,以备御女真。

此时的东京道地区,各种势力暗涌,各族众多在辽金之间处于观望状态,人心浮动。然而,东京留守萧保先仍不合时宜地采取严酷的民族压迫,对于矛盾丛生的东京道地区无异于火上浇油,激怒了深受其苦的渤海人,是时,东京汉人与渤海人有怨,而多杀渤海人”。这种蓄意制造汉人与渤海遗民之间的民族矛盾加剧了渤海人的反抗情绪,在此情况下,前来备御的高永昌看准时机,策划了反辽的军事行动。

后辽天庆六年(大定崇宁五年)正月,由高永昌授意策划,十余名渤海人借故生事刺杀了东京留守萧保先。随后,副留守大公鼎和代行留守事的高清臣,逮捕数十名嫌疑人犯,杀头示众。此举立即激起人情汹汹,不可禁戟戢,一夜烧寨起乱。这便为高永昌起义反辽提供了借口。正月初五日夜间,城中举火,内应开门,高永昌的军队顺利地开进了辽阳城,辽廷官员们见情况失控,则由西城门逃走,未做抵抗便将辽阳城拱手让予高永昌为数不多的部队。

随后,高永昌在辽阳府宣布建立了“大渤海国”,年号隆基,自称大渤海王,旋即得到了周边渤海人的积极响应,旬月之间,远近响应,有兵八千,迅速攻占了东京道诸多州县,占据辽东五十余州,除北面的沈州仍在辽控制之外,辽阳府以南的东京道诸州尽被高永昌占领。

尽管大渤海国发展势头迅猛,但高永昌明白辽廷绝不甘心东京道的丢失,为了防御辽军反攻,高永昌在辽河和太子河两岸设置了两道防线。辽天祚帝获悉高永昌起兵占据辽东建国的情况后,曾试图以招安的方式解决危机。因此时金已建国,辽对金战事不利,频遭败绩,所以对于高永昌的反叛忌惮用兵,而先是派出萧乙薛和高兴顺赴东京道招安高永昌。此时大渤海国士气正炽,断然拒绝了辽的招安。不得已,辽天祚帝才遣萧韩家奴、张琳讨之。二月,贵德州守将耶律余覩以广州渤海叛附永昌,然而被辽军所败。高永昌早知辽军之势胜于自己,便想借助势头正盛的金国女真的力量保全自己。于是派出挞不野、杓合为使者,带着财物向阿骨打求援,并提议愿并力以取辽。阿骨打则立即派出胡沙补为金方谈判代表,明确告诉高永昌“同力取辽固可。东京近地,汝辄据之,以僭大号可乎。若能归款,当处以王爵”。指出高永昌不可僭越称帝,但可以给以王爵做为条件。对此,高永昌使挞不野与胡沙补、胡突古偕来,而永昌表辞不逊,且请还所俘渤海人。阿骨打留胡突古不遣,遣大药师奴与挞不野往招谕之。高永昌与金国的接触不欢而散。三月,辽廷派出张琳为大将,奔赴沈州,招所谓转户军二万人,齐集北镇。三月初,张琳对高永昌的渤海军队发起进攻,在辽中县满都户一带,同渤海军相遇,旬日间,三十余战,辽军胜,突破了辽河防线,在太子河东岸集结,准备渡河攻取辽阳城。当辽军渡河攻城的的时刻,高永昌抓住战机,俟至平渡,以铁骑五百,突出其傍,辽军大败,高永昌率军反攻,一直追至沈州城下,强壮者,仅得入城,老幼悉被杀,军资器甲等物资尽失,使辽军再次丧失战争的主动权。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金辽之战,对于后辽的境况很是幸灾乐祸,乐见其成哪。

毕竟,定辽是有历史仇怨的,大定当年可没少被契丹人“欺负”,即便契丹分裂成后辽与北燕,那也是不忘前耻。事实上,这许多年来,大定与后辽维持着极微妙的友善关系,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联吴抗魏嘛,但各自具体存的什么心思,则是不言而喻的。

如今女真人势不可挡、步步紧逼,后辽则屡战屡败、节节败退,更兼国内祸乱频生,眼见着已是国运衰败,身为大定人,自然是搬条小板凳嗑着瓜子看大戏,没有痛打落水狗便算是仁至义尽了呢。

至于高永昌一事,众人则有不同见解。

陈亮、贾小春与辛扩均以为,高永昌既败辽军,此可谓关键节点,女真人大概率会抓住后辽疲于应对之机趁势应允“渤海国”的要求出兵夹击耶律氏,并一举击溃后辽。此乃应势而为,必将一战定乾坤。至于所谓“渤海国”则大可事后谋算,女真人或许会卸磨杀驴,又或者会封官重用,这需视高永昌有多大的利用价值而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