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章(二)(1 / 2)

加入书签

 三天后,姚老爸取回日子单,择定吉日,只待开工。现在摆在面前的有两个问题。第一是请工人拆屋;第二是搭建简单的临时住房。

本来泥水工就是自己的老本行,在这行业认识的人也多,请人应该不是问题。他考虑的是拆屋和建房要不要请同一批人,和姚老妈商量后决定就请自己以前一起干的那个工程队。一是大家彼此熟悉,技术如何心中有数,二是也可以借此机会大家聚聚。自从姚老爸转行后,大家就没怎么联系,现在可以借此机会联络是最好不过的事。

很快就到了开工的日子,前一天就已经把屋里的东西清空,只等吉时到就开始拆。少华第一次在盖着雨蓬的木架房里过夜,既新鲜又刺激。但很快就被料峭的春寒逼退了心中的激情,时有时无的寒风吹得雨蓬哗啦啦直响,还无孔不入,盖着棉被都冷醒,添加衣服才能入睡。

第二天开工后,姚老爸和工友对木棚再次加固,修补孔洞,晚上应该可以安稳睡觉了。

中午少华放学回家,见家中多了很多陌生人,知道是老爸以前的工友,心中一激灵,打过招乎后便想加入他们,也上房揭瓦,拆瓦片下面的桁架。姚老爸急忙制止,认为太危险,工友们反倒觉得没什么危险,农村的孩子,哪个不是爬树能手,树那么高都能爬上去,灵活得像个猴子,拆屋更不在话下了。

话虽如此,姚老爸还是放心不下,只让少华把从房顶吊下的瓦片叠在院子里的角落。少东嫌叠瓦片弄脏双手,便在厨房里打下手。姚老妈正在腌长餐菜,就是把剁好的辣椒和炒花生、豆豉放在瓦瓮里腌制,过一段时间就拿出来吃。

厨房里,弥漫着辣椒刺激的气味,呛得姚老妈直抹眼泪。见少东回到,便吩咐他炒花生。这个活他经常干,自然轻车熟路。烧火,放油,待油温升高后就放花生不停搅拌,直到花生焦黄脆香为止。一时间,铲子碰撞呯呯嘭嘭的声音、辣椒呛鼻子打喷嚏的声音,汇成了厨房的二重奏,充满烟熏火燎的生活气息。

厨房里炒花生的香味很快就引起了工友们的食欲,在旁边建议说:“姚老爸,中午喝两杯怎么样?”

“喝两怀就喝两杯吧,也很久没和兄弟们一起喝了!”

午饭时,在院子里摆一张四方桌,姚老妈和少华两兄弟或站或蹲在泥地里,手捧一大锑盆盛着饭与菜,就在风里吃。姚老爸陪工友们坐在方桌旁,边吃边聊,时不时碰下杯,他们喝的是本地酿的米酒,酒水浑浊,酒劲不那么大,既能助兴又不影响下午的工作。

傍晚,姚老爸站在院子里,看着面前的旧屋,这座祖辈三代住过的房子,现在到他手里终于完成历史性使命,接替它的将是更加新颖漂亮的现代楼房。夕阳的余晖落在这座有些年代的老房子上,照在裸露的光秃秃的泥砖墙上,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老房子的兴衰史其实也是一个家庭的发展史。老房子走进历史,预显着一个旧时代的远去,新时代的署光已经到来。

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说明国家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农村建起新的楼房是这一时期的标志。姚老爸家正是首先富起来的那一茬,大家在姚老爸的触动下,也越来越多的投入到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创造财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少华和少东身处这个时代的大变革中,接触的新思想,新理念也越来越多,他们的观念更开放,思想更活跃,当然物质也更丰富。姚老爸经常说他们两兄弟是浸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

第二天继续拆老房子,屋顶上的瓦片和桁架已拆完。剩下的工作就简单了,工友们用几个手指粗的尼龙绳捆住泥砖墙的顶部,几个人合力向一边发力拉,泥砖墙瞬间倒塌。剩下的工作便是清理建筑用地,把泥砖用手推车运到田垌倒掉。有个别村民也来挑泥砖,他们把泥砖担到菜地敲碎做肥料用。真正做到了废物利用,从哪里来,又回到了哪里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