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 / 2)

加入书签

“恨吧,恨吧,很快我就要离开这里了。”少华暗自思忖。

两人眼神一掠而过,没有交集。少华扭向了另一边,装作没看见。擦肩而过的交会,是两人关系最好的诠释。

人群散尽,校园又恢复了原来的清静,现在是午饭时间,弟弟少东应该在饭堂吃饭,他如果知道自己被开除,会怎么想呢?

姚老爸终于出来,少华迅速看着他的脸,希望能读到可喜的信息。依然是眉头紧锁,少华的心凉了半截,一切都不用问了,改不了的结果!

姚老爸先开声,说:“饿了吧?”

“嗯……”

“去叫弟弟出来,我们出去吃饭。”

还是要让弟弟知道了,本来想过段时间,等自己安顿好了才告诉他,看来是瞒不住了。

满腹心事的走进饭堂,果然在他们班的饭桌前见到了少东。听说姚老爸来了,还可以出去吃饭,少东一脸兴奋,忙把盆中的菜分给同学吃,洗完盆就跟着少华出去。

看着弟弟的高兴劲,少华心里很不是滋味。说什么好呢,都是自己不争气,希望他能好好学习,不要像我,迷失了方向,忘记了来求学的初衷。

和姚老爸在喷水池前会合后,迤逦出了校门。去哪吃饭呢?少东开心地问。

“随便吧,就去学校对面的快餐店吃好了。”姚老爸说。

少东一脸疑惑,不是出来吃饭吗?怎么个个都是苦瓜脸?本来想出去吃大餐的,见他们的神色,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三人进了快餐店,点了一盆猪杂汤,外加几个炒菜。还好,有几个菜也不错了,少东心里嘀咕。甫一落座就开始取碗舀饭,正是青春年少,长身体的时候,食欲当然不错。少华如果不是有心事,现在白饭也开始吃上一碗先了。

这是一次沉闷的聚餐,平时在家里吃饭都是少华做话唠,今天出奇的安静。少东偶尔聊一下学校的新鲜事,作为高一新生,正在兴奋期,对什么都好奇。

差不多吃饱的时候,姚老爸发话了,把姚少华被学校开除的事告诉了少东。真是惊掉了下巴,少东一脸错愕的看着少华,希望能听到他否定的答案。少华默默地点了点头。实在是太突然,上周还是好好的,怎么就被开除了呢?少东不解地问少华。

姚老爸简略地把经过说了一遍,少东沉默了一会,狠狠地说:“打得好,要是我,也会狠狠地揍他一顿。”

“千万不要冲动,阿哥现在就是吃了冲动的亏。你们要吸取教训,安分守己,努力读书,不要给我惹事了。”姚老爸正经道。

少东像泄了气的皮球,蔫了下来。少华不敢说话,低头扒饭。姚老爸虽然老了,权威还在。

见儿子们把话听进去了,姚老爸的脸色缓和了下来,谆谆教导说:“我们是来求学不是求气,‘乡巴佬’又怎样,只要成绩好,他们终归会服你。你们考上好的大学,跳出农门,不也成了城里人吗?”

短短几句话,没有高谈阔论,很平实,却说到了心里去。少华和少东默默地点头。在他们的心里播下了要做城里人的种子。

“只是少华被学校开除了,还有机会跳出农门吗?”少东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少华挺直腰看向姚老爸,这也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姚老爸叹了口气,说:“刚才去求副校长,他最后答应推荐少华去县二中读。电话已打给了二中校长,那边回话了,可以下午去学校谈。”完了,意味深长地望着少华,说:“阿华,这是你人生的一道坎,希望你能吸取教训,以后要生生性性,努力读书。千万不要自暴自弃。”

总算有一线生机,虽然不尽人意,但也比预想的好,也只能这样了。

少东夹了一块扣肉给少华,说:“哥,听爸的,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县二中也不错,说不定你去那边考第一呢!”

少东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姚老爸的脸上也溢出了笑意。少华振作起精神,两天来第一次有了笑声。本来一直愧疚,自己做哥哥的不带好头,还让父母操心。现在家人并没有过多的责怪,对自己的信任、包容,让他心里充满感激。重新有了站起来的勇气。

下午去到县二中,还没起午睡。本来可以迟点去,姚老爸硬是要提前,少华没办法,只能跟着来了。

校长还没到,偌大的校园只有他们站在办公楼前。姚老爸没有说话,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少华从来没见过他抽烟抽得这么凶!

在办公楼前的空地无聊的走着,少华发现平台前的台阶原来是13级的。13是个幸运数字,今天应该会有好运气,少华心里默念着。

很多时候都会这样,心里纠结很久的事情,往往一瞬间就有结果。少华去县二中的读书就是这样,在姚老爸敬完烟,校长问了少华几句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后,很快就有了结果——顺利成为县二中的学生。姚老爸额上的皱纹终于舒展开来。

仿佛怕校长中途变卦,离开校长室,姚老爸便催促少华回去收拾行李。现在是上课时间,在众目睽睽下搬课本,少华真的有点害怕,害怕同学的眼光,害怕他们问起什么原因。他打架的事情还没有公开处分。

见少华踌躇不前,姚老爸仿佛看透了他的心。轻轻地说了一句:“你去收拾行李,书本我帮你去拿吧。”

回到宿舍,看着很快就成为曾经的温暖的被窝,少华再也忍不住,任凭泪水肆意地流。

收拾完衣服,把棉被蚊帐都打包好,少华颓然坐在床边。估计姚老爸应该已经帮他拿了课本,少华再次环视一遍宿舍,拿起行李,轻轻地带上门。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竟然如此的贴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