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秦赵两国停战一个月(1 / 2)

加入书签

 里不庸表面上主和,实际是主战的,里不庸的所作所为,丞相大人也是知道的,目前秦赵两国正在打仗,国际局势紧张,齐国国内的形势也很紧张,齐国的主战派与主和派互不相让,较量激烈,这一天河舒达去丞相府办事,丞相府管家以汉告诉河舒达:“舒达将军啊,当初任命里不庸当第三步兵营的总管,听说丞相大人现在有些后悔了。”

河舒达说道:“丞相大人后悔了,怎么会这样呢?”

以汉说道:“有个姓张的大夫,是个激进的主战派官员,对丞相大人的态度极不恭敬,他竟然出言不逊,有意顶撞了丞相大人,丞相大人认为,张大夫这是要谋反啊,丞相大人生气了,于是就安排里不庸去调查张大夫,结果里不庸处处偏袒这位张大夫,已经拖了很长时间了,调查没取得任何进展,在丞相大人的严令与催促之下,一直到了昨天,调查才有了结果,也就是在昨天,张大夫被撤职查办了,但是,我们丞相大人毕竟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丞相大人没有治张大夫的罪,张大夫被从轻发落,现在被削职为民了,里不庸办事不力,你想啊,丞相大人能不生气吗,”

河舒达说道:“调查张大夫谋反,谋反是个大罪名啊,里不庸竟然长时间拖着不办,丞相大人肯定要生气了。”

以汉说道:“再说了,当前的局势,秦赵两国正在打仗,齐国的主战派就表现得比较活跃,里不庸表面主和,实际上是主战的。”

河舒达说道:“他娘的,里不庸就是个阳奉阴违的人。”

以汉说道:“现在齐国国内的局势很复杂,丞相大人对里不庸很不放心啊,你想啊,调查张大夫谋反,像这种小事情,里不庸都办不好,丞相大人对里不庸很不满意,对里不庸很不放心啊,丞相大人的意见是,里不庸这个家伙,既然以前在王宫的禁卫军干过,干脆就把里不庸调入王宫的禁卫军,让里不庸当禁卫军副总管,通过明升暗降的方式,削弱里不庸的实权,同时也是为了削弱主战派的影响力,丞相大人的用意很明显,一定要平衡好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关系,一定要稳定好齐国的局势。”

这条消息实在太重要了,自从打探到了这条重要的消息之后,河舒达感到特别的高兴,好啊,太好了,里不庸啊里不庸,你就要从第三步兵营滚蛋了,我河舒达一定要想办法,这次一定要当上第三步兵营的大总管。

在春秋战国时代,墨家是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其社会影响力也是很大的,墨家也是宣扬仁政的思想学派,与儒家道家齐名,当时并称为三大显学,墨家作为一个思想学术的团体学派,自身的规则相当严厉,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和高尚的道德规范。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墨家的思想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爱,强烈反对国家之间的侵略战争,墨家弟子重视实践,衣食简单,不贪图荣华富贵,生活极其清苦,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目的,以天下安宁,老百姓的幸福为己任,以报效社会,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追求,墨家是反对战争的,国与国之间只要发生了战争,墨家弟子就会奔走在各国之间劝和游说,极力维护各诸侯国的和平安宁,面对困难与险境,绝不退却,即使面对死亡,也是视死如归,纵然是赴汤蹈火,也是在所不辞。

秦赵两国正在打仗,墨家的弟子们又开始忙碌了,他们奔走在秦赵两国之间,劝说两国的国君与大臣,在秦赵两军交战的前线,也有墨家弟子们忙碌的身影,秦赵两国军队对峙多日,交锋多次,互有伤亡,经过墨家弟子们的努力劝说,没想到事情竟然出现了转机,秦赵两国终于达成了协议,同意停战一个月。

秦赵两国停战一个月!

这条消息传到了齐国,丞相后胜高兴坏了,秦赵两国不打仗了,停战一个月也行啊,这太好了,墨家的弟子实在是了不起啊。

这天上午,河舒达去丞相府拜见丞相大人,在丞相大人面前,河舒达说自己是主和的,里不庸是如何主战的,里不庸是不配当总管的,河舒达表示,自己是主和的,是忠于丞相大人的,是忠于齐国的,河舒达也不谦让了,河舒达说自己担任总管是合适的,河舒达请求丞相大人,别在犹豫了,请丞相大人尽快任命自己担任总管。

河舒达又说了一大堆里不庸的坏话,俩人刚说了一会儿,就有齐国的一位墨家弟子请求会见丞相大人,这位墨家弟子名叫苏与善,苏与善在齐国是很有名的,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丞相后胜对苏与善也是很敬重的。

苏与善有事请求会见自己,后胜下令了,立即接见苏与善,后胜心情舒畅,本来是要宴请苏与善的,刚好河舒达也在场,河舒达就在一旁陪着吧,三个人一边吃喝一边谈事,这多好啊,但是苏与善不接受宴请,苏与善明确表示,多谢丞相大人的好意,但是墨家的规矩是很严格的,墨家弟子必须厉行节约,不能大吃大喝,天下的老百姓,有多少人正在忍饥挨饿,天灾人祸,多少人没饭吃没衣穿啊,所以墨家的弟子,生活只能俭朴清淡,作为墨家的一名弟子,他必须遵守墨家的规矩,所以,他不能接受宴请,恳请丞相大人谅解。

墨家的弟子们奔波忙碌,为和平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多么崇高的事业啊,他们的艰辛付出,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啊,但是,就是这样一次小小的宴请,他们也不能享受,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甘于奉献的情怀,是何等的感人啊,就连丞相后胜也被感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