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凭势度测买铺人(2 / 2)

加入书签

隆庆皇帝兴高采烈的收下这尊礼重教,给人成全的好名声,亲自下旨,给他们二人赐了婚,并招了段氏的妹妹入宫,封了妃位。

“不过,我倒是半点都不后悔,自己耽误了你。”

“因为,倘没有你,我之余生,便再无意义,羽儿,我是不是很自私的一个人?”

“若不得与岚起相伴,羽儿还要余生做甚?”

段氏笑着垫起脚尖,啄了李岚起那胡须稀疏的下巴一下,笑靥如花。

她从来都没有后悔过。

余生,也不会。

……

使了下人往德水轩去递拜帖,李岚起便携了段氏一起,进书房,开始装帧,前两日抄录的典籍。

兵法书籍,从来都是各家府邸收藏传家的稀罕物件,若无特别关系,断不舍得外借,更遑论是送。

而三皇子朱翎钧,既是能与朱时泽,于兵法对阵中各有输赢,便足以证明,他于此道,是有不浅的涉足。

兵法这东西,就像一层薄薄的窗纸,捅破了,诸事浅显易懂,不捅破,便是雾里看花,难取其要。

段氏的建议不错。

就朱翎钧这重伤卧床的时机而言,赠他如此礼物,可以说是,远较良弓骏马妥当,一来,他对此感兴趣,二来,他此时也做不了旁的,唯有读书,可解无聊。

段氏自幼修习书道,写得一手好字。

他们的两个孩子,启蒙时,也都是受她教训。

李岚起坐在小榻上,一张张的帮她校检书稿,依序排列,段氏则坐在距他只一张小几相隔的位置,穿针引线,把李岚起已经校检好的书稿加上封皮封底,缝成一册。

为了节省开支,两人所处的屋子里,只用了勉强够取暖的寻常炭火。

这种炭火,有细微的烟火味道,沾染到身上,便需沐浴更衣,才能消解,非待客时用的兽金炭可比,但两人,却无一人在意。

于情根深重的人而言,相守,便胜过人间一切奢靡之物。

“城西那间酒坊,我打算把它卖了。”

“自咱们成亲至今,他便没盈利多少,还不少用人手。”

“去年,掌柜统完了账目,竟是还赔了三百多两。”

校检装帧书稿,并不需全神贯注。

所幸闲着无聊,段氏便跟李岚起说起了,自己打算把城西酒坊卖了的事。

“有个专司帮人买卖商铺的人来寻我。”

“说买家,愿意出两万两千两银子,现结通兑银票。”

“我觉得可行。”

说着话的工夫,段氏已经装帧好了一本,伸手自旁边,取了毛笔,舔了些许墨色,在那书的封皮上,写下了书籍的名字和原著之人的称谓。

“那专司帮人买卖商铺的人,可曾跟你说,是哪府的人,想要买这铺子?”

听段氏,那间一直不怎么盈利的酒坊,有人愿意出高价入手,李岚起不禁微愣了一下。

两万两千两银子。

虽然,那铺子是在街市西段,燕京最繁华之地的地方之一。

但位置,却因正处拐角,而颇有些尴尬。

之前,两个孩子初到该请先生年纪的时候,他们曾因为手上缺钱,而打过卖掉那铺子的主意。

只是行市不利,肯入手那间铺子的人,只愿出八千两银子,买铺面本身,不要其中的存酒。

因八千两银子,根本不够支付两个孩子的课业费用,那对方不肯要的酒,又无处存放,弃之可惜,他们便打消了这念头,寻旁处入手。

然后,才有了后来,李岚起收人钱财,帮人穿线搭桥的事儿。

“不是燕京名门。”

“是个外来的商人。”

“说是打算买下来,给他妹妹做嫁妆使用。”

商铺买卖,自然要打听清楚对方来路,以防对方钱财来路不正,而使得自己财物两空。

段氏擅长中馈,这种事,自不需旁人交代,也会谨慎。

“在那铺子里做事的人,都是我娘家陪嫁过来的家生子,不可能,因为他们买了铺子,就一并送给了他们。”

“我已让那专司帮人买卖商铺的人,去跟那买家说清楚,待交易完成,在那铺子里做事的,跟他们统兑完了账务存货,就会离开。”

“只要这事儿,他们觉得可行,我就琢磨着,于这两日,与其当面签订契约,财物两讫。”

装帧完了自己手里的书稿,久未等到李岚起递新的书稿过来,段氏不禁微拧了下眉头,低声唤了他一句,“是有抄误了的地方么,岚起?”

“恩,我在。”

被段氏这么一唤,原本正在发懵的李岚起,便回过了神儿来,将手中已经校检好的书稿,递到了她的面前。

“若对方坚持想要那铺子里的人手,就加些银子,应承了他去,不要过多执拗。”

李岚起一边说着,一边深深的吸了口气,扭头,看向了一脸讶异的段氏,朝她微微一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