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王大柱他们携家带口的回来了(2 / 2)

加入书签

王大柱这话虽然听着让人难受,但确实如此。

丁雪薇心思一动,想法升起。

“你们拉木料去林边搭建吧,这两天将木屋搭建起来,也就不用将多余行李拆了又搬。”

“···好。”王大柱迟疑了片刻后点头。

不管做什么,听丁雪薇安排就是。

她让搭建的木屋,也不会有人多说什么。

在王大柱一群的眼里,她就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听多了有关她的种种,他们的家人对她都极其崇敬。

当然,人有千千种,两千多的人口,没有一个贪心鬼那才让人意外。

丁雪薇看上的是王大柱等人,他们的家人如何,她不评论也不过高期待,简单的与众人点头示意过后,回头交代起了肖宁,之后,将暂时压制薄膜的工作交给肖宁等人,自己则领着乌泱泱的人群,往村里人家林地方向前进。

之前,在想到让他们搬迁过来时,她就琢磨过,他们若是搬迁进村,往哪个方向开垦合适。

当时她看上的地方就是村里林地边,月泉流水溪南面。

先前,为了减少麻烦,也为了让孩子们多些采集林地,她让村里人家丢弃运输更加方便的路边,往密林里开垦。

现在,整个丰城府的百姓都想着捡海货挣钱,对红薯的注意已经降低,之后若是有人用海货换来牛马,那时恐怕再难想起红薯。

“村里有所规划你们是都知道的,往西走,离城确实比较近,但我的田地面积太大,影响规划。我之前琢磨了下,觉得你们这田开在村里人家的旁边比较适合,如此一来,北面,溪流以北,与新垦土地以南都将出现大面积活动林区···”

住下了,基本就是世世代代。

一个人一辈子都得烧些木材,更不要说一家,几口到十几口,二十几口的人数。

她还记得王大柱说过,他们之所以会积极的报名参加,丰城府这边的劳务活动,就是因为家里的基本田产收入不够缴纳人头税。

像去年那样的意外状况谁都不敢多想,自然,谁也不敢拿去年的物价去衡量年年的赋税。

在家里米粮被抢,田里颗粒没有的情况下,丰城府抛出的橄榄枝堪比救命稻草。

往年,稻谷不过四文一斤,一个人的税务,至少八亩地的稻米产量。

以一家四口,两位成人为例,两个大人的税务人头加上她这里答应的二十亩,也不过三十五六亩田的数量。

如今村里开垦的林地,小半已经进入密林范围。

他们若选择她觉得合适的位置,也就是能多砍些柴木,根本用不了世代。

总有一天,他们需要从周围林子里获得木材,而就近砍伐需要木材是习惯。

自然地,砍伐多了,离人群比较近的地方也就从密林变成浅林,最后成为空旷草地。

不说草地,就树木稀少的浅林,这蘑菇野菜都方便采集许多。

“村里留路不算窄,便是笔直往密林里去也没关系。”王大柱十分感激,一个外人,能为他们如此全面地考虑可不容易,这样的好人可遇不可求:“若不,我们走南向?三十户人家一排,能深入很远。”

“深入南向是必需的,不过,不是现在。现在,你们沿着小溪搭建木屋,之后也顺着村里人家的方向一字延伸。”丁雪薇胸有成竹。

田,还会买,到时候就看你们能置办多少面积了

日常一吼,求票,求收藏····

(本章完)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