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第237章三山关(2 / 2)

加入书签

眼见着一步步都如同苏远所设想的那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可是突然有一天,一封急报打破了这宁静。

这封急报来自三山关。

三山关邓九公阻挡南伯侯鄂顺,本来占尽了优势,可是突然之间形势逆转,邓九公接连几次大败,如今城中兵不足一万,粮不过七日,而且鄂顺多次用火烧城,三山关已然岌岌可危。

因此邓九公文请朝歌派大兵支援,粮救急,如再无援兵粮草,三山关必破。

一旦三山关被攻破,那么三山关与朝歌之间再无重兵把守,鄂顺的大军将长驱直入,一直杀入到朝歌城下。

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纣王立即召集群臣商议。

只是现在闻太师未回,粮草也未储备完全,如果贸然兵,粮草支撑不过三个月。

朝堂之上,立即为是否兵起了争执。

杨任等文官的意思是,令邓九公暂时放弃三山关,退入到关内,等到明年粮草备足了之后再进行反击。

而黄飞虎等武将却是力主出战,即使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也要试一试,绝不能放弃一寸土地。

百官从早晨争执到了中午,又从中午争执到了下午,却是一点主意也没有。

看着文武两帮官员争执不下,纣王也有些无奈了起来,只有向着群臣问道:“诸位大人,不知道苏太师现在何处?”

一听到纣王提到了苏远,众大臣先是一喜,接着都脸色一暗。

因为三个月了,没有一个人知道苏远身在何处。

如果此时苏太师在,只怕根本不会这么久了都没有主意。

就在此时,只听到大殿的角落之中传来了一个人的声音:“回陛下,我知道。”

“哦,镇殿大将军,快说,苏太师在哪儿?”

这时,镇殿大将军走角落之中走了出来。

只见这个镇殿大将军,年纪不过七岁,身材矮小,脑门光光,竟然是一个少年。

这个镇殿大将军,正是黄天祥。

原来,纣王心感苏远之恩,爱屋及乌,就将苏远的大弟子黄天祥封为了镇殿大将军。

而这个黄天祥,已然是整个朝歌之中,年纪最小官员了。

平时这黄天祥在金殿之上从来不说话,众人几乎要将他忘却了,此时一看到黄天祥说话,众人立即大喜了起来,立即想起了黄天祥和苏远的关系。

只见黄天祥对着纣王说着:“陛下,你稍微等一等,我现在就回去找师傅去。”

说罢,只见黄天祥将手中的长矛向着地上“咣当”一扔,转头就跑出了金殿。

看到黄天祥依然是小儿心性,说走就走,纣王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只见黄天祥一个人跑了回来。

纣王问道:“怎么?难道你没有找到太师?”

黄天祥喘着粗气说道:“找……找到了,我师傅已经有主意了。”

“主战!”黄飞虎立即问着。

“主退!”杨任问道。

黄天祥摇了摇头,说着:“都不是!战当然要战,但是我师傅说了,不必大军出动。”

“莫非苏太师还是要一人出马?”黄飞虎问道。

“也不是一个人,而是带着我。”黄天祥微微一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