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级战列舰(1 / 2)

加入书签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纳粹德国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舰,越了英国皇家海军旗舰,战列巡洋舰胡德号,成为当时世界上吨位最高战舰。』同级两艘:俾斯麦号(bisarck)、提尔皮茨号(tirpitz)。

俾斯麦号以普鲁士王国相和德意志帝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1898年)命名,人称“铁血宰相“。

提尔皮茨号以德意志帝国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1849年-193o年)命名,人称“德国海军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一直想摆脱\的限制。早在1932年,德国海军就开始对建造35万吨的战列舰进行了理论性研究,并对其武备、装甲和航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俾斯麦级战列舰。在纳粹德国宣布撕毁《凡尔赛和约》之后,1935年与英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不久,德国海军开始准备建造俾斯麦级战列舰。英国曾要求德国将该型舰的排水量限制在35ooo吨,但德国以其不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字国为由断然拒绝。开工日期: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服役日期: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俾斯麦级舰体受穿越基尔运河水深限制,适度加宽舰体减少吃水,长宽比为667∶1,上层建筑比较紧凑,提高了舰体的稳定性。由于是德国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次建造纯正的战列舰,为了降低风险,保证研制进度,尽量采用现成的技术,决定采用双联装38o毫米口径舰炮(技术由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上的舰炮而来),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各布置两座(搭载8门主炮)。其主炮理论射很高,达到同期战列舰的最高水平,主炮穿甲弹采用“高初轻型弹”,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但远距离着靶存性能相应降低。其装甲防护与当时流行的被称为“重点防护”装甲防护设计有所不同,沿用“ta1arorsche”的设计模式(称为“全面防护”),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尺度,其主装甲侧壁覆盖了7o%的水线长度和56%的舷侧高度,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此外,该舰在实现大防护尺度的同时,依赖大防护尺度提供的空间补偿,主水平装甲安排在第三甲板,让其与主舷侧装甲一同重叠于弹道上,使舰体要害部位的防护也得到了强化,越同期建造的战列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194o年8月24日正式服役,同年9月15日,驶离汉堡前往基尔湾进行次试航,然后返回布隆-富斯造船厂完成最后装配。1941年5月19日,“俾斯麦”号在“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的伴随下,驶出格丁尼亚港,次出航,前往大西洋破坏英国海运航线。然而,它的企图被英国现,并遭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舰只的围追堵截。英国海军调遣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prceofa1es)拦截。战斗中,俾斯麦号击沉胡德号,还击伤了威尔士亲王号,自身也中弹负伤导致航下降、燃油流失。英国随后倾力调遣皇家海军舰只前来围击。5月27日,俾斯麦号被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舰载鱼雷机(剑鱼)打坏船舵,无法操舵。次日赶到的英国舰队群起围攻,该舰的上层结构几乎全被摧毁,但船体仍大致完好,英国巡洋舰向俾斯麦号射了鱼雷,在完全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为避免该舰遭英军掳获,舰长最后下令其自沉于距法国布勒斯特港以西4oo海里的水域。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是俾斯麦级二号舰,加装了两座鱼雷射管。“提尔皮茨”号在进行随后的装配时,其造船厂――威廉港海军造船厂,屡遭英国飞机空袭,空袭达1o42架次,投下大约67o吨炸弹。尽管没有一颗炸弹命中“提尔皮茨”号,但反复的轰炸却使它一直拖到1941年2月25日服役。提尔皮茨号建成以后自从1942年就一直隐藏在挪威的峡湾中,牵制了盟国大量的海军兵力,使英国皇家海军不敢放手在其它作战方向用兵。英国海空军动用重型轰炸机、袖珍潜艇、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多次动袭击都未能将其击沉,直到1944年11月12日被英国皇家空军使用重型轰炸机携带五千五百公斤的“高脚柜”重型炸弹炸沉。

标准排水量:俾斯麦号417oo吨/提尔皮茨号423oo吨;满载排水量:设计值494oo吨/最大529oo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