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荀攸的指点(2 / 2)

加入书签

“公达,你我虽为君臣,但如今汉室倾颓,朕不复天子之威,亦能理解里对汉室敬而远之的心思。毕竟,汉室太亏待了你们这些忠心耿耿、为天下苍生谋福的士人。”刘协的骑术根本不高明,真心诚意说了这句时,还因抱拳施礼差点从马上掉下来。

荀攸侧身便想扶刘协,却见刘协身子一崴又坐了起来。而这一瞬,荀攸正好看到了刘协眼中真诚的歉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若陛下早出生百年,汉室何至于沦落至此?”

刘协和荀攸说的都不错,东汉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朝代。自汉章帝以后,由于即位的皇帝年龄幼小,便由外戚和宦官轮流执政。而那些目光短浅只会谋取个人利益的家伙把天下祸害的乱七八糟,民不聊生。长大成人的皇帝则一个比一个差劲,不仅在比赛着谁更昏庸无能,还在赛着谁更短命。到了汉灵帝,修宫室、铸铜人、造万金堂、增收赋税,把个汉帝国搞得乌烟障气。牵连甚广的“党锢之祸”,将一大批帝国精英送给阎罗王那里为臣。

就是在那样的时代,饱受压迫的士人集团却怀着治世之心,奋不顾身谋求着他们为苍生黎庶争取着权益。并且,这些真正可以治理天下的中流砥柱,还是在法律范围之内的斗争措施。那个时候,他们直言上书皇帝指斥宦官或外戚罪恶,或者结党抨击朝政,或者同情救援等。

可因为皇帝的不作为,他们百年后终于意识到这样温和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他们对东汉朝廷逐渐失望,思想生了深刻的变革,开始意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恰好在黄巾之乱爆后,东汉政府为了镇压反抗,诏令各州郡募兵自卫,并协同朝廷派出的中央军平定叛乱,各州郡士人在镇压黄巾的过程中开始有了少数武装。例如前期的袁绍、曹操、袁术这些人,其实都可以算作这一行列。

当然,关中的士人们,还远不知道,这些人掌握了武装之后,便如吸食了毒品,感受到了权力带来的美妙,迅抛弃了他们之前的政治理念……

一想到这些,刘协脑仁儿又开始隐隐作痛。他赶紧用力摇了摇头,抛掉这些不必要的愁闷情绪,回归到今日的正题望着荀攸说道:“公达,往事已矣,多说无益。朕知你雄才之略,只是不知,你让朕设法出宫,究竟意欲何为?莫非,只想让朕熟悉这长安城,待大乱之时好逃生吗?”

荀攸起初避开了刘协的眼神,但就当刘协以为荀攸仍旧不愿向自己指点迷津时,荀攸却指着王越和他身后那些虎贲勇士悠悠说道:“陛下何曾不知道臣之所想,若陛下不出宫,如何能得到这些良壮之士?只是,陛下得这些良士只可保得自己安危,若想保得汉室,还需将眼光放得更广大一些。汉室,可不是能靠着这九位勇士便可拯救的……”

刘协起初听得迷迷糊糊,但待荀攸说到自己身后虎贲勇士的具体数目时,他豁然醒悟,惊喜说道:“公达之意,是说这长安城中,还有九十、九百、甚至九万这等良壮之士?”

“非也,”荀攸微微摇了摇头,对着刘协露出一个十分有魅力的笑容:“不过,有些人,他们的能量和声望,却是可抵得过九万虎贲。而这些人,也只只有陛下才可让他们那颗将死之心死而复生!”

荀攸这番话,犹如一只巨大的通天之手帮他拨开刘协心头的迷雾乱云,也帮刘协捋顺了心头零碎而混乱的思绪。荀攸明显是让自己主动秘密联络皇甫嵩、卢植这些虽手无兵权,但在军中仍极大威望的老臣前来未雨绸缪啊!尤其是皇甫嵩,那位威望极高的西凉军老长一旦出现在自己身后,就算是董卓想造反,老爷子振臂一呼,西凉军中的一小半儿也会投诚倒戈啊!

想通这些的刘协,激动得甚至都想抽自己一嘴巴:丫的,初中课堂上就学过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自己当时难道光记得勾搭班花,把这些喂了狗吗?荀攸教训的太对了,找个王越带着自己逃命,只能解决次要矛盾。找到老爷爷们,才是抓到了问题的关键嘛……

“公达此言,有如金玉,朕铭感……”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刘协,确定了之后的行动方向。可就在他感激荀攸指点之际,突然看到荀攸的眼神蓦然射出了一道杀气!

刘协微微有些吃惊,可猛然一回头,看清远处那一幕后,他的周身也陡然变得凌厉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