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轩辕山(1 / 2)

加入书签

 一阵清凉的山风吹过,徐荣拍了拍胯下的坐骑,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对于习惯辽东那寒冷气候的他来说,这种陌生的温暖虽然感觉很惬意,但仍会让他的身体产生一丝微妙的不适。

不过,很快徐荣就克服了这种心理上的障碍,心安理得地大口呼吸了一下:汉室的大军已经走出关中,那距离走到辽东,还会远吗?

湛蓝色的天空没有一点云彩,阳光十分耀眼。徐荣手中捏着那篇竹简,看着上面几乎狗屁不通的军令,不由又露出了一丝没由来的微笑。

在他的身后,是一万名汉室士兵,其中一半是真正的主力,而另一半是负责辎重和必要时也要上战场的预备役。可就算是那些刚征召的预备役民夫,也三人或四人一排,排成一条长长的纵队穿行于狭窄的山路之间。他们各自扛着手中的武器或旗帜低头急行,比起指挥官的踌躇满志,他们似乎更加专注于脚下的道路。

以这种度在崎岖山地急行军却仍旧可以保持队列的整齐划一,足以显示出这支部队良好的素质。

在队伍的前头飘扬着两面大纛,一面写着大大的“汉”字,一面写着大大的“徐”字;两面旗帜就像它们所代表的主帅一样踌躇满志,迎着风在空中飞舞,金线绣成的穗尖在阳光下闪闪光。

忽然,一骑斥侯出现在队列的正前方,负责前哨的裨将迎上前去问了几句,立刻策马来到徐荣身边,对他汇报道:“将军,前面斥侯回报,已经看到轩辕山了。”

轩辕山,汉族神话传说中轩辕氏居住的地方,他曾在此娶西陵氏女,此山因而得名。不过,这座山的名头虽大,但山上草木不生。洵水源于轩辕山,向南流入黑水,水中多产朱砂,多青雄黄,凡人不可饮用。

这样的一座山,是十分不适合驻军的,尤其是对于徐荣这种打了半辈子仗的宿将,他更是心知肚明。不过,他今日的行军终点,就是那座轩辕山。因为,那张竹简上有一句话写道:徐将军,朕觉得轩辕山就很好,北接荥阳、南连南阳,正是宛城向虎牢关吕布军营输送粮草的要道。

在竹简的最后一行,还费了大量的笔墨写出这封圣命只是建议,并不是强制的命令。甚至刘协还干脆写出,任务完不成没有关系,但徐荣务必要保住自己及这支偏军的性命――那才是高于一切的圣命。

对于这篇竹简上碌幕坝铮烊倨涫涤靡痪浠熬涂梢愿爬ǎ潜闶恰谕狻⒕钣兴皇堋2还杂谡馄敕植幌窀吒咴谏咸熳酉麓锏氖ッ烊俜堑挥邪敕直梢牡男乃迹炊械揭还扇攘髟谛刂辛魈省

其实,对于这项军令,徐荣也有过一丝疑惑。毕竟,这篇杂乱而碌木罱虑榈脑档煤芮宄A跣埠芄夤鞯爻腥希众寄恰砸荽汀剖嵌愿堵啦嫉纳霞蚜疾撸故窍M烊僬庵幼饔茫】焱呓饴啦季踊⒗喂氐难沽Α

看到这些后,徐荣便再没有半分置疑的地方。身为武将,他早就知道,自己就是操纵整个大局指挥者手中最锋利的刀,至于天子到底为何这般急不可耐要瓦解吕布的攻势,这并不在徐荣的思考范围之内。他要做的,就是尽一切能力达成刘协的这一要求。

想完这一切,徐荣‘唔’了一声,点了点头,做了一个满意的手势:“照目前的度,日落之前就可以抵达轩辕山,很好,按现在的度继续前进。”

“是,那么斥候还是在队伍前三里的范围内活动?”

“把巡逻范围扩大到五里。要接近轩辕山了,守军数量还不清楚,谨慎点比较好。”

裨将说了一声“得令”,刚拨马要走,又被徐荣叫住。

“前军多打起几面旗帜,要让敌军早早现我军的存在。”

对于这个指令,裨将有些不解:“将军,兵贵神,我们突袭轩辕山更是要神不知鬼不觉,您这般反其道而行之?……”

“不必多问,按命令行事便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