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会试同考官(1 / 2)

加入书签

 按理来说,同考官一共有九位,除去担任副主考官的首辅次辅之外,就只剩下内阁阁臣和方从哲,也就是说还有五个名额。

就算是加上刚刚从徽州府赶回来的叶向高,也还剩下四个名额,朱阁老想要塞一个人进去,当是绰绰有余的很。

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如果真的有人这么想的话,只能说他太天真了!

官场之上,只有成和不成这两个结果,如果事情能成的话,别说是五六个名额,就算是只有两个名额,也会有郭惟贤一个,但是如果不成的话,那么就算是九个同考官都统统空缺,也不会有郭惟贤的机会。

听起来有些不讲道理,但是官场之上,就是这么个道理。

尤其是这种临时性质的差遣,并非是正式的官职转迁铨选,不会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条条框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子的意思。

说白了,天子更加器重谁,就让谁来担当这个同考官。

不然的话,也不必争了,直接按照官员的地位来派,内阁以下,六部七卿排排坐岂不更好?

所以其实朱阁老的心中很忐忑,这次恩科的重要性,朝臣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对于错过了一次后备高层的浙党来说,尤其重要!

前头说了,这次是天子主考,所以座师乃是天子,所以各房的房师也就变得尤为重要,能够多掌握一个同考官的名额,就代表着能够拥有一房的学生。

所以朱阁老这次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争取到这次的同考官,这次的恩科当中,浙党至少要有两个同考官的名额。

与此同时,朱赓也将目光投向了头前的首辅老大人,和今上打交道有段日子了,朱赓也渐渐的摸出来一些今上的性格,那就是,虽然今上的性格强硬,但是手段却是迂回多变,而且还是蛮重视朝堂的稳定的。

所以每一次定下决议,天子必先问朝臣的意见,若诸大臣反对,天子鲜少会一意孤行,而是会想办法说服朝臣,取得一致,然后才会下诏定议。

而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天子首要争取的人,都是老首辅。

还是那句话,朱赓相信,只要老首辅支持他,天子也要顾及三分的。

不过可惜的是,这一次朱阁老又猜错了吗,当然,如果每次都是这样的话,朱阁老宁愿他次次都猜的不准!

因为天子沉吟了片刻,没有开口询问底下的意见,而是直接开口道。

“二位先生所举荐者,皆合乎朕心,叶先生此番延请民间大家,有功于朝堂,着加授礼部尚书,入值文渊阁参赞机务,选入同考官,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郭惟贤素有清名,刚直狷介,擢为左副都御使,协同左都御史万世德同掌都察院,选入同考官,另,户部侍郎吴道南,南京吏部侍郎史继偕,礼部郎中刘一Z,一同选入同考官。”

快刀斩乱麻,天子一句话就直接敲定了剩下的五个同考官名额,不得不说,干净利落到让朝中大臣都有些措手不及。

待得仔细的将这番话消化掉,众臣更是震惊不已。

盖因这短短的几句话当中,蕴含的意思可不简单……

先说同考官的名额,叶向高能够入选并不奇怪,虽然此人在朝中十分低调,并不像李廷机和方从哲这般出风头,但是却从没有人质疑过他的地位。

甚至于在帝党的三巨头当中,叶向高是站的最稳的一位,众位大臣可都没忘了,当初叶向高出京乃是所为何事,看似是为了延请算学大家。

但是朝中大员谁不心知肚明,那是天子爱护叶向高,特意将他支出去避祸去了……

如今朝廷整风结束,一切风平浪静,叶向高自然当回归京师,担任同考官不过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已。

让众大臣震惊的是,天子往后头的任命,加授礼部尚书,入值文渊阁!

这个旨意的重点,在入值文渊阁!

或许这个说法有些难懂,但是换个说法就好懂的多了,入值文渊阁,乃是阁臣的差事,也是阁臣最核心,最明显的特征。

譬如李廷机李大人,他的全套职衔是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直文渊阁李廷机。

前头的礼部尚书是加衔,提品级用的,中间的东阁大学士是职务,代表了他真正该上班的衙门是内阁,当然,有时候也被用来当做内阁的排名,但是最后一个,入直文渊阁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差遣,有了这个差遣,才代表着他真正拥有了作为阁臣的实权,参赞机务。

具体来说,就是预闻军国大事,票拟奏疏!

也就是说,叶向高的这项任命,可以简单粗暴的认为是……他入阁了!

就这么轻描淡写,大明朝的核心权力机构,就多了一个人,虽然说还没有正式的职务,但是都有了差遣,名头还会远吗?

当然,面对着这样的任命,一干老大人纵然心中震惊,也无话可说,因为天子做的没毛病……

首先,内阁大臣的任命和朝廷普通的官员不同,这是唯一一个不需要经过吏部铨选,而全看皇帝中旨而定的官职。

所以说首先在名份上来说,天子的确有权力这么做。

其次就是现实情况,内阁的现实情况是,如今五位内阁大臣,有四位都已经年逾七旬,要不了多久就要致仕了。

而且更严重的是,他们四个人的年纪都相差不多,不过两三年而已,也就是说,他们致仕的时间也差不多。

也就是说,最多再过三年,内阁就会一次性离去四位阁臣,其中还包括首辅和次辅两个核心人物,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难不成偌大一个内阁,只留李廷机一个人不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