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用了差不多一个月我才走出失恋的阴影,说实话我这辈子头一次对一个人如此掏心挖肺。奈何明月照沟渠,也许我才是沟渠。

走出了阴霾,四哥也闲的发慌,我们两个去华建国家里,想着把老犊子灌醉看看能不能套出来一些话。结果我们两个人楞是没喝过一个老头子,四哥直接撒起了酒疯。我们一老一少根本控制不住他。

就在大家纠缠在一起时,四哥一下偷袭了华建国的一对强壮的胸肌,我猛的发现了华建国的胸口有一处纹身只是角度问题,看不太清是什么形状。老犊子见我盯着看,一下就慌了。

连忙捂住领口,惊慌的看着四哥和我说,“你们两个想干什么?我都一把年纪了。你们别冲动”

“我两什么也不想干啊”一阵尴尬后,我带着四哥赶紧离开了。

过了几天老犊子又来活了。

我们到他家的时候,这家伙大热天的穿了一件高领衫,把自己捂得严严严实实的。

四哥还挺好奇的,我是非常尴尬。喝了两口功夫茶我好奇的问“老先生,说实话咱们都干了这么多场了,钱也够多了,你怎么孜孜不倦啊”

华建国看着窗外说“没什么,该你们知道的时候会让你们知道的。”我也没法再问什么。

老家伙拉了拉领子说“这次有个大活,你们感兴趣吗?就是有点危险!”

我刚刚失恋,已经生无可恋了,我坦然一笑“有多危险,那骨头都嘎嘣脆的古尸,还能跳起来打我不成”

老东西摸了摸后脑勺说“这个墓已经折进去两批人了,一共4个人。都栽进去了,我只是征求你们得意见”

“得了,别废话了,我们只相信科学!”四哥不屑的说。

华建国就将一个u盘放在桌子上说“你们拿回家慢慢看!”想出发了,就通知我一声。不强求,不想去过两天我这还有个活。”

我还不知道这老东西的心思,这种凶墓除了我们这种新手,还有谁敢去。

我们起身就离开了,临出门的时候,四哥其实也是好奇为啥华建国穿的那么厚,忍不住多看了他两眼,我都能用直接看到华建国明显抖了一下。

回到家我打开电脑开始阅读资料。从照片中看这个墓已经打了两个洞,一个是自上而下,一个应该是先竖后横。拖出来的那具尸体鼻腔脸上都是沙子,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流沙墓,可是如果仅仅是流沙墓,那按照现在的技术,要搞定他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犯得上搭上这么多人命吗?一定有什么问题是资料中看不出来的。想要知道,只能自己亲自去看看。

我和四哥商量了一下,两人准备好装备,立即启程。目的地是一处荒山,从风水上看,的确是一处难得的佳穴。来不及欣赏,我们按照资料很快就找到了之前打的两个盗洞。说实话这活干的真粗。盗洞和狗熊刨出来的一样。

按照资料,第一个盗洞是直接对准椁室打下去的,我们在盗洞旁边打了两个小洞,放下探头观察里面的情况。从视频上看也没什么问题。怎么办呢?

我和四哥决定先打洞,打下去再说。打洞机开动以后,第一层打到地下7米多的位置,也没有问题,见到的就是夯土。又打了一米就见到了墓顶!这也太容易了吧。

四哥想了一会说“不对吧,太简单了吧”

我也觉得太简单了。就这找几个人随便就搞定了啊!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用探地雷达和探地声呐上科学技术。

通过探测后,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两波人一起遭殃了。

原来这个墓分上下两层。第一层估计是假墓室,修的非常认真,墓砖,墓石精心打造,但是只要你从上面打了盗洞,砖石之间的分析就会扩大,流沙就会像决堤的洪水一样一点一点的慢慢变大,到发现的时候,肯定就来不及了,瞬间将盗墓者埋葬。

如果从侧面打,一开始也会没事,当你看到墓砖的时候,还会兴奋的以为自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可是当你打开墓砖,奔流而出的流沙连给你呼救的机会都没有。

“流沙墓”是我国古代先民独创的一种填沙绝技,墓葬外部分为乱石、蒙顶、贴顶、拦腰、卧底等五个石层,分别是大小不一的石头,石头缝隙灌满洗净的细沙用以保护内部的棺椁。

通过探测,假墓在地下7米多。正主在地下14米,而且通过探测,正主的墓室完全被流沙覆盖。这14米的流沙谁都没有办法征服,除非像考古队一样,直接全面开挖,将流沙挖干净,不过这我们可干不了,用鹞子翻身估计墓室下面还铺垫有流沙。这是一个绝对用心制作的防盗墓地。

不过这在今天已经不是事了。只要打下去,然后下桶子就行了,桶子也不用那么麻烦,用充气洗澡桶,扎破底子,中间用泡沫胶链接就完成了,干完活了,弄破放气。在今天看来这墓简直没有难度。

我们唯一担心的就是时间太久,墓室会不会玩有损坏导致流沙就进去,这样就只能像考古队一样,在墓室里一点一点的挖了。

商定计划开始行动。对付这种特制的沙子我们也有专用的办法。

就是用面粉大量的兑水然后对要挖的区域开始浇水,挖多少浇多少,沙子在面粉水的浸泡下,十分好挖凝固性很好,不过这14米的深度可不开玩笑,对体力要求很高,而且这个工程也不算我们两个人能干的。

联系了老李和小海,我们四个人就分头行动开始操作。

小海负责打洞,我和四哥负责调配面粉水,老李负责将挖出来的沙子装袋,放车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