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纯真年代(2 / 2)

加入书签

说笑着,两人挂断了电话。

中午吃完午餐,同事们在编辑部里闲聊,说起了最近文坛热议的一个话题。

1987年海南建省,按理说这事跟文学圈沾不上什么关系。

可巧就巧在去年春天《钟山》跑到海南岛上组织了一次笔会,笔会结束,不少参加笔会的作家回来之后自发的宣传起了海南岛的盛景,如同世外桃源一般。

《钟山》的笔会成就了海南岛在文学圈的美名,本来这事到此应该到此结束。

可谁也料不到,竟然有人提出了要移居海南岛的想法,用他们的话说,要“去营建一个精神之岛”。

率先提出这个想法的是作家韩少公,让人意料不到的是,他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竟然赢得了不少人的响应。

这帮人云集景从,行动力极强,不仅是举家搬迁,户口注销、儿女转学,带上了存款,毅然决然、浩浩荡荡的杀向了海南岛。

一时之间,引得整个中国文坛侧目,无数人羡慕这群人的特立独行和浪漫主义。

过去这一年,韩少公等人大肆宣扬他们的理念。

要一张报纸,一本杂志,一个出版社,一个函授学院,一个农场。

可从去年到今年,他们酝酿的大动作却始终不见着落,不少原本艳羡和看好的眼光也逐渐变成了质疑。

“为民,你说他们能不能干成这件事?”柳荫问林为民。

韩少公等人的理想,最近这一年林为民也听闻了不少,他们的想法是要建立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

先办杂志,再通过办杂志产生的效益办学,办农场。

在这其中所有重大事项须要全员公决,杂志社获得的财富,除上缴税之外,由全体成员共同管理支配。

收益分配以按需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人人都可以获得均等的基本工资、公费医疗、直系家属享受半公费医疗。每个工作日按不同岗位的劳动付出,计算为工分。

听着是不是很耳熟?

说白了,这群人的想法就是建造一个理想主义的公社,只是规模没那么大而已。

“这种事听听就好了,人性复杂,真要能这么简单,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也不会寻求改革了。”林为民说道。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国家大了,问题和矛盾自然就多,所以想搞公社和共产肯定没那么容易。可他们就那么一点人,规模又那么小,要是做得好的话,应该也可以吧?”

这个想法赢得了不少人的赞同。

确实,十亿人搞公社和共产,那是天大的难事。

可要是十个人搞这件事,听起来难度立刻就降低了成千上万倍。

“呵呵,这事跟人多人少没关系,跟人性有关系,人性都是自私的。”

“那照你这么说,共产主义这件事就实现不了了?”有人问道。

林为民摇摇头,“不是实现不了,而是道路艰难,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了。也许等到有一天,社会生产力极度发达……”

“可我们解决不了人性的问题!”有人插嘴道。

说到这里,众人的情绪都有些低落,这就是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我觉得,这恰恰是一件好事!”在众人都低头的时候,林为民却这样说道。

“为什么?”

“社会在发展,生产力也在进步,总有一天我们会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人民富了、国家强了,到那个时候,

人民很有可能陷入享乐主义的陷阱,连政府也迷失了方向,到那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办呢?这个社会的出路在哪里呢?

共产主义,哪怕是不切实际的美梦,但却可以给我们的社会指明一个方向,让我们朝着理想的星辰大海不断前行,而不是像那些曾经发达富庶的古代文明那样湮灭于时间的长河当中。”

林为民说话的时候眼神深邃,仿佛看到了从古至今的兴衰。

佟钟贵被他的发言感染到,激动的站起身。

“林老师说的对,这样的理想在短时间内是注定实现不了的。

但并不妨碍它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共识和长远的目标,也许一百年、也许一千年,只要有这个共识和目标,我们的社会就会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朝着这个宏伟而远大的目标不断前行。”

众人忍不住鼓起了掌,夸赞道:“小佟说的好!”

被众人好一通夸奖,佟钟贵从激动情绪中抽离出来,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像《当代》编辑部里这样的辩论,如果放在三四十年后看可能会很可笑。

但放在如今却没有丝毫违和,这是纯真年代。

(本章完)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