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十八章 刺杀事件的眉目(2 / 2)

加入书签

他提醒道:“一月之前,京城中才开始盛传殿下与微臣的谣言,殿下、微臣与姜家还未成死敌。”

既是如此,那究竟是谁……

卫瑜越想越觉得朝廷是一湾深不见底的潭水,四周人人都可能在背后刺来一刀,实在防不胜防。

“此事既然已有眉目,终有一天能水落石出的,殿下如今人在宫中,有皇上和太后娘娘庇护庇护,不会再有性命之忧,殿下不必忧心。”项斯远看她脸色不大好,宽慰道。

卫瑜勉强一笑,但愿如此吧。

说话间,两人走至甬道尽头。

牵头的垂花门遥遥走来几名衣着鲜亮的年轻宫嫔,卫瑜平日多在慈宁宫、乾元殿处活动,甚少与宫中的妃嫔来往,瞧着觉得甚是眼生。

拂晓在她耳旁缓声提醒道:“殿下,这是杜嫔娘娘及几位美人小主,杜嫔娘娘是杜相爷家的长房长女,才入宫不满一年,她生性喜静,平日不大爱出来走动,殿下也许没见过。”

杜相爷乃是寒门出身,凭着一己之力从耕读小户做到了当朝宰辅执掌内阁,不可谓不传奇,前世元帝登基之后他携家眷辞官退隐,为人城府极深,但对大殷还算忠心。

但卫瑜向来不好与宫中妃嫔来往,既然无甚接触,也无意过分客气寒暄,只让人稍稍一躲让过,并未下轿。

杜嫔走近过来,见了她,却是笑盈盈地主动打了招呼,她年纪瞧着不过花信年华,看向卫瑜柔声询问时不像宫妃,反倒像关切弟妹的长姐。

“听闻公主近来受了伤,不知如今可好些了?”她眉目温和,笑容可掬,看起来倒不像拂晓说的那样是个喜静淡泊的性情。

卫瑜心中莫名觉得一阵别扭,也不欲与她深交,只在轿辇对她草草一附身,回答道:“多谢娘娘关怀,并无大碍。”

杜嫔的目光又扫过项斯远,看上去颇为意外地道:“这位是?”

项斯远抱拳道:“微臣项斯远,见过各位娘娘。”

杜嫔手中轻摆的团扇一顿,脸上的笑容却是不变,轻声慢道:“哦,原来是项四公子。”

宫中出现项斯远这样的年轻男子,却是有些少见,更况且还与卫瑜走在一起,便更叫人浮想联翩。

杜嫔脸上倒还寻常,可她身后那几名年纪尚轻的美人就没有这份好涵养了,纷纷露出些许异样的神色。

卫瑜眉头一皱,但又顾忌着两人名声,不想再招惹流言,便解释道:“他今日是应召随着项夫人入宫,陪祖母说话的,项夫人如今还在慈宁宫,诸位娘娘若是不信,大可去慈宁殿瞧瞧。”

杜嫔听了,面上做出一副恍然的模样,淡笑点头道:“自是如此。”

卫瑜没了继续应付这伙人的耐心,“娘娘见谅,我还有事,先走一步。”

说着她也不管杜嫔如何回答,一使眼色让人起轿。

几名美人纷纷对她的傲慢面露不满,唯有杜嫔面上仍带着得体的浅笑,“要事为先,公主请。”

卫瑜点点头,才刚走出几步,便听来背后传来隐约的说话声。

“如此张狂,皇上和太后娘娘也不管束管束。”

杜嫔的无奈的声音响起,“慎言,这可是陛下和太后娘娘最疼爱的昭阳公主,淑妃的前车之鉴还不够么……”

跟在卫瑜身边的宫人纷纷沉下了脸。

辇轿有走出了一段距离,项斯远才犹豫地蹙眉道:“那位娘娘似乎对殿下心怀恶意,殿下为何……”

卫瑜懒懒地道:“这些许小事本宫若还要管,可不要累死自己。”

后宫嫔妃宫人众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像杜嫔与那几味美人这样的嫔妃面甜心苦之人,她不知道遇见过多少。

她们这样几句闲言碎语都算小儿科了,成帝冷待后宫,卫瑜儿时也时常碰到有宫嫔想向她示好、还哄着她让她在成帝面前代说好话、甚至还有对她下手再在成帝面前将她治好借此邀宠的。

这些人,大多只在人前对她和颜悦色,一旦到了人后,便立刻像是换了一个人一般,变得急躁又不耐,当时她们都以为卫瑜年纪小不知事,其实卫瑜记事很早,都看在眼里。

后来有几名妃嫔被她抓住戏弄了几回,在成帝面前露了真面目彻底失宠,就再也没人利用她来邀宠了,她顽劣刁蛮的名声也从此传开。

长大一些她不肯安静读书,气走了好些夫子,性子又不吃亏,任谁让她不高兴都当场发作,不应付人情世故也不顾忌旁人脸面,宫中的风言风语更是没断过。

当然也并非所有嫔妃都是如此,但非亲非故,哪有人会对着一个面都没见过几回的孩子如何发自内心亲近呢?

莫名而来的热切,一般都带着其他目的,卫瑜从小就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从来不会轻信旁人。

卫瑜一路送他到甬道的尽头,正待留步向他告别返回含章殿,远远瞧见定远侯夫人携着大批仆从招摇过市从宫门外走过,样子活像一只开屏的孔雀。

她一时来了精神,朝前方一扬下巴,笑容有些幸灾乐祸,“如今,你该先担心担心自己。”<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