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章(2 / 2)

加入书签

一路没闹,也没吵着要孔明抱,反而很认真的做着事。

走到山下的集市,孔明买了八个糖葫芦,一人一个,他们吃着甜甜的糖葫芦排成一排,准备去吃豆腐皮包子和素面。

孔明带着他们来到自己经常去的面摊,要了八碗青菜面,付了钱对老板说一会过来吃,又领着他们拐了一条街去买豆腐皮包子。

包子买回来,面也下好了,八个人做了两桌,老板又给他们送了自己晒的萝卜干,用辣椒和醋调的味道,酸酸辣辣十分开胃。

小和尚们念了声佛号才动筷。

兴正的小胖手,一手拿着筷子吃着素面,另一手抓着包子,时不时低头咬一口,大眼睛乐得眯成了一条缝。

肉嘟嘟的小脸,浑身透出快乐的气息。

吃完面,喝下最后一口面汤,兴正满足地摸了摸他圆乎乎的小肚子。

兴正看着干净的面碗,高兴的对孔明道:“师叔我都吃完了。”

孔明:“好。”

他们一行人离开面摊,周边桌子上的客人才开始说话。

他们低头吃面,长相并不能全部看清,但他们身上流露出的那种安静地气息。

让周围人不禁跟着他们一起保持安静。

九华县,因为九华县得名,此地靠近九华寺,受佛教影响颇深,当地人人沾染佛寺香火,受佛的文化影响,当地人多老实忠厚,待人真诚善良,又因隶属九华寺,受它的庇佑,当地免受了纷争,人人和乐自给自足。

在山下玩了一圈,孔明瞧着天色不早了,就催着大家回山,山路本就难走天再黑了,就更不好走了。

大家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集市,朝九华寺走去。

行至半山腰,孔明看着干净的钵盂,忽然,心有所感,他当即不再犹豫盘腿坐下对着兴正道:“兴正,你跟着你师兄他们回山,找到我师傅,就说我心有所感,在半山走不了。”

“是,师叔。”

兴正连忙点头,知道此事非同小可,顿悟最忌讳被打扰。

兴正和他的师兄弟也不敢耽误,人人争先恐后的往前爬,生怕影响了孔明。

孔明看着陡峭的山路,找不到一处平摊的地,没办法只能席地而坐,从袖中取出一个防御阵盘,布下阵法。

孔明才放开自己强压的那股感觉,他脑海里一幕幕都是下山化缘看到的景象,锦衣玉袍的人毫不犹豫的在他的钵盂放了金锭,缠着母亲买糖葫芦的小女孩,沿街边乞讨的乞丐。

他往常念的佛经渐渐清晰起来,连他原先在爷爷哄骗下背的《礼纪》也渐渐浮现在脑海里。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满即是空,空即是满。”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

孔明的心神完全沉浸在这里面,他冥冥之中感觉到自己抓住了什么,却又不是那么牢固,说不清,道不明。

他感觉自己看到了道。

等他在醒过来的时候,月亮已经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照在地上,周围静悄悄的。

孔明从地上爬起,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对着站在树上的明净和尚说:“师傅走了。”

明净和尚也没问孔明悟到了什么,师徒俩就这么一前一后徒步向前走,和是孔明下山贪玩,被明净和尚逮到压着回山一样。

万籁俱静,月光照亮前路,风吹动树梢,哗哗作响。

孔明也没管明净和尚听不听,自言自语道:“我看到了我未来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师傅你说我能做到吗?”

明净和尚没有回答孔明,他只是说了一句:“一法通,万法明。”

明净和尚知道孔明在害怕什么,他瑟缩着不敢前进,因为他修的是佛,却看到了他未来的道。

他是他的师傅,应该推他一把。

孔明没有说什么,表情也没什么变化,只是青色的僧袍下摆在脚面上,波浪似的翻滚着,明明晃晃的显露出少年的风姿洒脱。

走到九华寺,寺门已经关闭了,明净和尚提溜着孔明飞身进入寺庙内。

孔明第一次主动开口去大雄宝殿跪经。

明净和尚同意了,他知道孔明的心乱了,需要平静下来。<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