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此志(2 / 2)

加入书签

我辈岁讲究学而优则仕,仆虽然不敢称自己为贤者,但是,要是所谓的“明公”担不起“明”这个字,那就是对方并未有识人之明,这个举荐的官,不当也罢!

本来是让卫温叮嘱张溪多注意,不要被其他商人的复制大法给背刺了,要做好商业机密的保护,这特么后面怎么成了一场答疑问对……

不过在新生事物会被抵制这一点上,刘义符是可以预见的,任何新生事物出现不管先进与否,一开始总是会收到抵制的。刘义符将茶叶发展推进了一大步,未尝不是想观察这个时代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

这些发展虽然先进,却必定会冲击已有的茶叶市场,引起本身抵制,一定要处理得当才行。

结果嘛……

刘义符摇了摇头,看来是自己多想了,还以为一开始对方在考校自己政见,感觉自己好像理解错了,不过不要紧,其实他也并不赞成这个所谓明君识人论,但在此世,人的品性就是很重要的一点,比如汉代以孝治国,皇帝谥号里多带“孝”字,察举里也是举“孝”“廉”之人,德行就是政治正确,哪怕作秀,名声也不能差。

要是上面被认为德行不正,你的晋升之路必不可能太过顺畅,皇帝独裁下,指定一些官吏,这种情况,更多还是本身就不合理选拔机制所导致的。

才德兼备的人实在是少数,才德兼备还要有世家身份的人,就更少了,这些人发现了可以身居高位,但大多数人是没法做到才德兼备,一心为公的,尤其是士族,哪怕是后世两千多年的天朝,也做不到,这是既是人心也是人性,无法杜绝,只能通过外力来加以约束,法律是道德的下限,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不是用来绑架别人的,但是在没有法律和共识,没有标准,绝大多数人很难自发做到道德层面无缺。

这个时候,监管机构的作用就体现了,监管机构甚至不啻于用严刑酷法,当然,自己不能在史书上背上“刻薄寡恩”的君主形象,得找人背锅,历史上的张汤、后世的周兴、来俊臣,这些史书上的酷吏,没有君主的背书他们手上沾的血能让搞事情后还安稳做到这个位置上?例如张汤,武帝没有背书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就用“腹诽”这种可笑罪名就杀了九卿之一的颜异。

法不能丢,确实很好用,同样,儒家的皮也不能丢,外儒内法就是治国核心,实际上,法家确实很好用,但说到立牌坊的话,少不得儒家,这帮儒家,大多都是好高骛远还小心眼,黑了自己老刘家的祖宗刘邦几百年,嗯,得谨慎处理,不然小爷的一世英名就毁了,咱的目标最低可是成为咱们老刘家的刘恒……去掉他一开始被群臣当木偶时候的生涯,对于自己来说,文帝简直就是完美皇帝。

最低……刘大少心里爽歪歪说大话也不怕闪了舌头。

当然,这些东西肯定不可能去和卫温说,很多东西已经涉及到了刘义符自己心里的私欲了,谁知道卫温这个君子能不能接受得了,在自己没有实际权力之前,刘义符这些心思不会向外界表露半分。

——

《宋书》记载:初,乱世之际,卫温尝问帝曰:“世间小人何其多!何为?”

帝对曰:“君子少而小人多,亦如治世少而乱世多。”

“何也?”

“治世所以少,乱世所以多者,正缘君子少而小人多也。盖君子初未尝少,圣君出而君子多;小人初未尝多,庸君出而小人多。”

“敢请问之,乱世耶?治世耶?”

帝默然,后曾言:“朕闻有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朕愿为此凤,使天下归心!”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