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诗刊》发售(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行路难》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诗刊》上,由《诗刊》现任主编兼燕大教授许景程撰写诗评,可谓地位超然,算是本期《诗刊》的主打作品。

《行路难》毕竟是诗仙李白的作品,质量极高,能征服诗魔许景程,意料之中的事情,若是《行路难》的质量达不到他的要求,许景程也不可能开后门,让出版社加班加点,把《行路难》塞进去。

当然,本期《诗刊》之中,还收录了不少当代文豪的作品,比如谢正奇的《月光》以及曾获得过各类文学奖的青年诗人于文林的《四月》等等。

总之,这期《诗刊》群英荟萃,秦颂的大名在其中就显得不是那么起眼了,许景程可能也是顾及如此,特意帮他写了诗评。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坛论资排辈的规则可能比别的行业要严重许多。

而且《诗刊》在文人骚客心中,地位超然。在发行之初,曾被连续两届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并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秦颂以一介新人身份,登上《诗刊》,若是背后没有人背书,只怕会被联合打压。

虽然秦颂本人可能并不在意被打压,可作为《诗刊》主编,许景程有着惜才之心,自然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在源头处杜绝。

虽然现在的《诗刊》发行量比当初降了太多,但它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今天,《诗刊》发售,在文坛之中,倒是引起了不少的轰动。

不少诗歌爱好者,跑到书店,购买《诗刊》,或是用以收藏,或是用以送人。

附庸风雅之辈,在任何时代,都不会少。

杨志是经营卖菜刀的店主,别误会,他虽然叫杨志,他虽然也卖刀,但是他爸妈却从来没有读过《水浒传》,不知道里面有个卖刀的被唤作青面兽杨志。

正是应了那句话,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真真是巧合他妈给巧合开门,巧到家了。

闲话少叙,话归正题,杨志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他自小就爱读诗歌,等他长大之后,有了经济来源,第一笔工资就是给自己买了一本《古代诗歌大赏》,从那以后,他便更加痴迷于诗歌,享受徜徉在诗歌中的精神享受,好似和古诗人一道,经历了百世轮回,看遍古时古景。

《古代诗歌大赏》翻来覆去,熟读百遍后,他又找来了往期《诗刊》,顿时惊为天人,爱不释手,连吃饭睡觉,上厕所也捧在手中看。

《诗刊》发售,他每期不落,必买。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诗刊》跌落神坛,发行量大降,其上刊登的作品质量也一言难尽。甚至给了杨志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于是他便陆续向《诗刊》邮寄作品,却每一首都石沉大海,再无后续,这让他郁郁不得志许久,也就绝了转行当大诗人的念头。

卖菜刀,未曾不是一个好行当,至少能让他衣食无忧。

今天,是《诗刊》发售的日子,杨志关了菜刀店,一大早就来到本市最大的书店。

卖菜刀是生活,看诗刊是梦想!为了梦想,杨志不介意耽误生活几个小时。

走到书店最里面的书架,空空落落的,没有几个人,更多的小青年围在小说专区,或者漫画专区。

空无一人与人满为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哎。”杨志拿起一本《诗刊》叹了口气,为古典文化得不到传承而叹气,也为了自己没有写诗天赋而叹气,这年代,喜欢看诗的人,越来越少了。

反倒是霓虹国的漫画和泡菜国的花美男更受年轻人的追捧,这让杨志痛心不已。

结了账,杨志拆开《诗刊》外包装,随手翻阅了起来,“唉,古典文化真的落寞了,瞧瞧这上面写的都是些啥啊,无病呻吟,连平平仄仄的押韵都做不到。”

杨志只扫了一眼,便大感失望,怪不得如今的青年人都不爱看《诗刊》,作品质量下滑太严重了。

“咦,许景程,许老师这期有作品么?”杨志眼睛一亮,突然在目录中看到他仰慕许久的许景程的大名,再仔细一瞧,嗨,原来许老师只是写了诗评啊。

这也挺难得的,我记得上次许老师写诗评,好像得有一年了吧。杨志皱着眉头想了会,嗯,没记错,准确的说是一年三个月零八天。

为什么他会记得这么清楚呢,因为他是许景程的粉丝,脑残粉的那种。

许景程号称“诗魔”,对华国古典文化极有研究,而杨志也热衷于古典文化,看了不少许景程写的书籍以及讲座,久而久之,便粉上了这个有文化的老头儿。

许景程三个字,就是质量的保证,能让他为之写诗评的作品,想来应该差不到哪儿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