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印章之迷(2 / 2)

加入书签

从皮套里将印章拿出来,卞少白仔仔细细的端详了一番,这是他真正第一次好好的观察这神秘之物。

印章材质是上好玉质,用手摸起来感觉温润细腻,色绿如蓝,形同龙凤鸟状,底边长约9.2cm,一角用黄金镶嵌,厚约10cm,底刻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右铡刻“天命石氏”。

这难道是和氏璧,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卞少白心跳加速,不敢相信,真是自己老祖宗发现并流传下来的东西吗?据卞少白祖父曾经说过,他们卞氏这一脉源自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因此,卞少白从小就对和氏璧的相关史料了解相当清楚。

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得一块璞玉,见楚厉王,被斩左脚,后又见楚武王,被斩右脚,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接着又流出血,文王深受感动,派人找到卞和,将璞玉剖开,发现一块稀世之玉,加以雕琢,命名为和氏璧。到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和氏璧。后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由著名玉匠孙寿镌刻。刘邦灭秦,子婴将御玺献刘邦,成为汉传国宝,王莽篡汉,曾派人向自己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当时王政君大怒将玉玺砸在地上,崩碎一角,后以金补上,留下瑕痕。汉末,御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曹丕使人在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后赵石勒得玺,在右铡加刻“天命石氏”,南朝承袭,隋亡后,御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唐太宗贞观四年,御玺归唐,五代,天下大乱,后唐被后晋石敬唐所灭,后唐末帝李从珂在洛阳宫中**,从此流传的御玺不知所终,

卞少白对自己的这位先祖也是相当的敬佩。就是他的这位先祖,为了让美玉能见天日,先后被斩掉左右脚,后又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又哭出血来。也正是他这位先祖,获封侯辞而不就,为后人赞誉,后人为卞和歌曰:楚之贞士者名和,舍身之轻兮为玉,传世而闻者为忠,识通万物者子心。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自己冒九死一生之险,而能得先祖之遗物也无憾了。卞少白心也宽了,终于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他不再将这帝王御玺当作大凶之物。和氏璧存世一千余年,是君权的象征,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自后唐主李从珂洛阳**后,和氏璧便不知所踪,距现在这帝王御玺又有一千余年未面世了。大吉还是大凶也不是卞少白所有掌控的,但既然是老祖宗的遗物,他自当尽己所能去保护。

殊不知,帝玺现,风波起,世事一盘棋,地是棋盘,世人皆是棋中子,血雨腥风,谁主沉浮。

怀璧有罪,还好,在荒界,还没人知道和氏璧到底为何物。如果有人知道,这御玺是君权的象征,是无价之宝,只怕也会引火烧身。

当务之急,卞少白感觉要先学会自立自强,自怨自艾于事无补。

荒界是一个强者的世界,偏安一隅,求得一生苟且偷生,非卞少白所愿。

这段时间卞少白发现帝国御玺所发出的五彩光芒越来越弱,相比在地球上首次见到的时候,其光芒不及当初的百分之一,一定是能量衰弱的缘故,卞少白越来越担心,不会再出现什么意外吧,如果真的是能量衰竭的话,这帝国御玺是否也意味着行将就木,帝国御玺将难再现昔日之荣光,帝国御玺也难逃泯然众人矣的命运。

“不行,这帝国御玺不能断送在我的手上。”卞少白心中发出强烈的呐喊声。

“老祖宗将宝贝送到了我手上,我怎能眼睁睁看着悲剧地发生呢,那我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卞少白需要找出让帝国御玺能量衰弱的真正原因,又需要了解怎样去补充帝国御玺所需的能量。

“真是头痛,要是帝国御玺能说话就好了。”卞少白自己都感觉自己的想法太可笑了。

卞少白突然想起在地球山洞所发生的一幕,当时他用带伤的手握着帝国御玺时,发现帝国御玺竟能主动吸取自己身上的血,而自己当时不但没有死去,反而自己身上的一些伤好了很多。想到这儿,卞少白做出惊人的举动。他从背包里拿出那把多功能刀具,用刀子将自己的左手手掌划开一道口子,鲜血顿时从手掌涌出来,他迅速将帝国御玺握在左手手心。奇异的一幕再次出现,刚涌出的鲜血一下子被帝国御玺吸干,不过,这次帝国御玺没有再继续吸下去,新的伤口马上出现结痂,一道耀眼的五彩光芒射入卞少白眼中,卞少白感觉一阵目眩,不过马上恢复过来了。“自己的血真的能补充帝国御玺所需能量。”卞少白为能拯救帝国御玺而高兴。在帝国御玺五彩光芒的照射下,伤口迅速愈合了。帝国御玺也真的具有疗伤的功能。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