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青黄不接的流派(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芮尔典王国存在了近四百年,身为统治者的瑞尔提家族一直维持着手中的权柄,从表面看这意味着政权的稳定,但却并不代表卡拉迪亚的局势也一样稳定。

有道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说的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尽量避免与自身利益无关的争斗,不仅王室瑞尔提家族是这么做的,其他传承久远的门阀也是如此。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话他们可能不知,但其中蕴含的道理他们却是懂的。只是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臣属在自家领地上如何统治,那是他们自己的事,王室只需管理好王室直属领地,掌握住政局的平衡便好,过度插手臣子的内政,反而才会招致祸患,至于王室领地以外的普通民众的死活?关我鸟事四字便足以概括。

自黑夜时代过后,卡拉德帝国布鲁图斯王朝皇帝狄奥克莱斯在进行改革时,深感单以君王一人之力难以快速有效的处置政务,于是他在划分出来的各个行省,分别任命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皇帝能够通过帝国大道快速调派直属军团到达的行省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为总督,而位于边远地区的行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则称为将军,两者都有临机处置紧急事务之权,其他事宜则需向苏诺申报由皇帝批复。前者无太多兵权,仅能调动少量用来维持治安的民兵,后者麾下则按照辖区情形配有一个或数个戍卫军团,除了不时轮换外,在粮、饷的供给上也受到皇帝的挟制。权力下放,自然也会滋生地方实力过大和腐败等一系列问题,为了避免,皇帝除了会定期将这些大臣招至苏诺述职外,还会不时派出特使巡视监察。

这种种的举措将皇帝的政务负担减去不少,但仍然十分繁重,而且人的性格、喜好皆有差异,并非每个皇帝都是勤政之主,反倒是平庸懒惰之辈居多,处理地方官员上报的政务常有惰怠,对不少重要事务的迟滞批复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为了能让统治延续,自身又能一身轻松,及至布鲁图斯王朝中后期,代替国王理事的宫廷总管一职出现了,并慢慢演变为后来的宫相、御前首相。但身处权力中心,即便是再为庸碌的王者,只要不是傻子,在偷懒的同时,也总会对首相的权力进行限制,以维护自身王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将权力过大的行省高官在轮换时邀入宫廷,组成内阁参与政事分散首相所掌握权力的做法便随之而来。这些权贵常年主政一方,大多数人都有着丰富的执政经验,使得皇帝只需通过权术维持平衡便能无事一身轻,将大把的时间沉溺于纵欲享乐。缺乏自律的生活使得大多数君王都健康不佳,在医疗水平不高的年代,这意味着寿数不长,到了布鲁图斯王朝末期,连续几代皇帝继位时都是年幼的孩童,本就开始衰落的王权更是加快了崩坏的速度,使得权力逐渐落入权臣之手。

卡罗勒斯.瑞尔提在建立芮尔典王国后,汲取了这一教训,更留下遗训督促后来的继任者,虽然后来的历代国王能力有优有劣,颁布的政令也常被臣子们联合起来阻挠,但唯独对于兵权的掌控,却是异常严密。驻扎于苏诺的皇家骑士团和城防军被王室经营的针插不进,前者用来笼络、控制王国内的贵族领主,后者则用来安置王室领地内渴望政治地位的富裕平民,在西北、东南方向又分别有奥尔德顿与布莱克菲尔德两家旁系亲王领地倚为翼护,进而以强势的军事实力掌控卡拉迪亚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斯瓦迪亚平原,作为维系统治的基石。是的,只是维系,芮尔典建立时,卡拉迪亚已是诸侯割据之势,在名义上的统一后,想要以武力达成实际,却是阻力重重,为免遭诸侯联合起来推翻统治,王室在大多数时候也只好静待良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