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小孤雁随父寻边 冒风雪小屋宿营(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长久以来,住在国境线附近的居民都被负有着寻视边境的义务。这既是对国家有限的边防武装力量的补充,也可以大大增加防御的情报来源,是边境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乌就是这样的护边员之一,做这样的工作是从他的父辈就开始了的。此次寻边,他有意带上孩子。也是要正想让孩子真正地了解护边的意义,国家山河的伟大。所以这不仅仅是一次单纯意义上的任务,更是一次父亲对儿子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外,寻边还有一个更现实的意义。那就是打击偷猎者,也正是老乌妻子最担心的危险之一。因为在这美丽草原上不仅生活着众多的牧民们,更生存着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有些甚至已经是濒临灭绝,而这些也正被一些不法分子所看重。原因很简单:只需要将它们偷输出出境,他们就可以在国外的黑市场上卖得十倍甚至数十倍的利润收益。在这样高额的利润差的引诱下,着实会令人疯狂的。以至于不少偷猎者不断地铤而走险,不顾一切地试图偷越边境。不惜触犯法律,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甚至有时候连自身也全不顾及。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a212号界碑、那拉堤、老乌草场旧址、以及位于白哈巴村的a211号界碑这四个点按逆时针的顺序依次连接成线便形成了一个变了形的四边形。这四边形中间包裹着的就是著名的巴音布鲁克天鹅湖;a212号界碑与a211号界碑之间是难以翻越的阿尔泰雪峰形成的边境线,a212号界碑到那拉堤之间相隔的是那拉堤高岭。老乌原属于a211号界碑所在的白合巴村蒙古族的图瓦支系,后因转场向东迁移了。但守护a211与a212号界碑一直是他们族人的守边任务之一。而这次寻边的线路是从那拉堤草原出发翻越那拉堤高岭到达a212号界碑,然后沿那音布鲁克天鹅湖湖岸行走到a211号界碑,最后折返那拉堤草原。这是一次非常艰难的行程,大约要行走半月有余。如今又正值大雪,风雪迷漫、山路崎岖更增加了行路的艰难。此外还须翻越那拉堤达坂的最高垭口海拔4280米的老虎口,山口常年积雪风大路窄而且局部小气候变化无常。一旦变天,山顶立刻便会云遮雾绕、风雪交加,即便是驾轻就熟的老行路人也很容易迷失方向,造成危险。然,自古英雄行险道,富贵如花枝。传奇与故事永远都属于那些勇敢的人们,属于那些敢于攀登的人们。

此时的时令虽说只是秋天,但雪早已是铺上了厚厚的一层了。远处的山,从头到脚都满是白与黑的相间。白色的是雪,黑色的是山脊与松林。相间的错落,形成了一条条不规律的线条与方块的组合,别致而新颖。在稍近些一个小山包上独处有几株桦树,有的呈黄红色,那是还没有落光的红叶;有的则已经全白,那是冰霜装点的素裹。一边是色彩朦胧,一边是线条轮廊的反差,是对比更像是呼应。在更低点的地方,一弯清水还在流过,成就了那画面的动态流畅。风在吹着,但也失去了前几日雪刚到来时的强劲。雪有这么三四寸吧,白的是那样得耀眼与光华。趴近一瞧,一粒一粒的,像是沙糖与食盐的混搭。在另边的山沟处,雪三三两两被什么踩出的痕迹,像一幅素色的国画被黑色画笔点缀的潇潇洒洒。那是成行的蜿蜒,打破着姣雪洁净的无暇。我们顺着这独行的足迹寻找,在一山岭的半坡之间,有几处移动的小点正在前行。那便是他们,老乌一行三人。

老乌一行三人,离开家便就朝着那拉堤达坂骑马进发了。今天的任务就是在天黑之前翻越当前的山岭,前进到翻越那拉堤垭口的第一个宿营地。老乌在头前领着路,姐姐在后边垫后,小孤雁则被留在了中间,这是基于安全的考虑。为了这样目的,老乌跟姐姐甚至把大部分行李都搁放在了自己的马上而空出小孤雁的红棕马,以便于马能更好的保持体力照顾小孤雁。当然由于小孤雁的加入,是增加很多麻烦的,就连这行李都是以往双倍。帐篷、食物、照明以及日用品,只要能够想到能够带的了东西都被母亲与外婆硬塞进了行囊。加上老乌、姐姐自己的物品以及背上的枪弹,可想而知他们的马要承受多大的重量。以至于在上坡之时,老乌跟姐姐不得不下得马来步行前进。为了稳妥起健,老乌在牵着自己马的同时还需牵住小孤雁的马。坡上的雪比起坡底来是要稀松很多的,一脚下去足可以没过膝盖。老乌跟姐姐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极力的努力,很是辛苦。一切都很静,除了风声就只听见他们与马那重重的呼吸声还有就是脚踩下去雪的沙沙作响。即便是这样,老乌也多次阻止儿子下马的冲动,跟姐姐缓慢地移动着步子在半坡之中艰难向上行走。一定要在天黑之前越过此处山岭到营地扎营(那是一个旧年老猎人留下的避风之所,后被路人不断修缮而形成),当然时间是越早到达越好,这样可以早点停下了休息恢复体力。因为明天将是翻越那垃堤冰达坂路段了,那可是容不得有半点的马虎的。今天的路程,顶多只能算是热热身而已。山中小气候的变化是无常的,当一行三人爬到山顶正准备下到山沟之时,突然之间便刮起了风雪。这时的雪只能用这样的词汇去形容了,因为那根本就不是下,是打到脸上都会生疼的那种。直刮得天昏地暗,方向难明。雪越下越大,路越来越糊。也亏得老乌是经验丰富,老马识途吧。在这恶劣的天气下,硬是凭着记忆与经验最终找得下山的路,安全地到达了营地。营地在一个小山坳中,四周山势把风雪给挡住,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避风港。在这里一个很合适的位置竖立着一个木板搭起来的半埋式小木屋,木屋外还储存着部分木柴整整齐齐的。这是一个习惯,在合适的时候只要是经过这里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捡拾柴木收集起来存放,以备自己或者他人冬天的不时之需。走近了木屋,老乌开始把行李卸下搬进屋中,并找好一处没风地将马栓好。这才收拾起行李拾掇晚上过夜的被铺来。并吩咐女儿与小孤雁把火点起来,准备今晚的晚餐。

由于有干柴的缘故,一会儿火就生起来了。有了火,屋内也逐渐地暖和起来。寒冷渐渐被驱走了,彷佛又有了家的感觉。此时姐姐让小孤雁外套与鞋脱下,坐到火堆旁并让他负责为火添柴。这哪又是什么工作哟,分明就是对小家伙照顾记他多烤烤火罢了。安排好小家伙后,姐姐便往礼李取出物品准备收拾今晚的吃食。此时父亲见火生了起来,也连忙从行李中拿出了搪瓷缸去外边舀雪准备化水。烧热水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可以补充水分体力更可以暖和身体。真是有姐姐在,一切都会变得不同。生活的琐碎总是被安排如此轻松与自然,这也许就是母亲为什么一定要让姐姐跟来的缘故吧。没过多久,的食物就准备好了算不上什么美味但是足够的清香。此时天色也已经是全黑了下来,火光与电瓶灯的微弱照明只能模糊照亮三人的脸庞。一家三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围坐在一起,享受起这一天难得的温暖与食物。此间老乌还不住地问起小孤雁是否感觉到冷,并告之要适度多喝点热水多吃点东西,好暖暖身子补充热量。小孤雁原本还期待能多干些什么,现在有些许失望了。彷佛这次来就只是为了见证与体验的,但他哪里又会知道后边路的艰难呢。不过在这样陌生的环境当中他是没有发言权的,因为没有一点经验可谈,只能够跟着走。也许很多壮举并不是在山崩地裂的呐喊中完成的,有的就只有这样的现实而已。跟着,跟着也许就会有壮举出现。今天的晚餐时间变的是那样的漫长,因为这样享受彷佛大家都不希望过快的失去一样。老乌的心思还想着别的,以后十几天的行程安排。尽管这样的行程规划在他的心里不知道过了多少遍了,但他还是小心的把过程再过了一遍。他一定得安排好,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自己倒是无所谓,还有两个孩子呢。老乌一边想着,一边咬着馍,一边用木棍拔弄着火。直到木棍烧着了,他也没有丝毫查觉。姐姐倒是没有想这么多,她只是尽可能地照顾好弟弟。只要这一点办好了,她的脸上就会有永远扬逸着笑容。坐了一会儿等大伙都感到了热量时,老乌便吩咐姐俩睡下了。自己则再次加了点火,把三人的鞋袜衣物等用木架架在火边烘烤,以待明天一早都能穿上干爽的衣物。其实老乌没有太多的睡意的,只是用包裹撑起来斜靠着打起盹来。脑海里,还不时浮现明天、后天应该如何行走的画面。

父亲的爱很多时候很难懂,甚至连他们自己的妻子与儿女也都不是十分理解。其实父爱也很简单: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一个愿望,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一些事情,好让自己的后代不再经历自己一些不幸与伤痛。记得有一首诗曾这样写道:

人,

天生就喜欢天空与海洋。

喜欢海洋的深邃,

喜欢天空的广阔。

喜欢水中的遨游,

喜欢蓝天的飞翔。

这样的翅膀是你自己的长成,

也是我们辅助的义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