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死守安城(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兰陵郡,安城。大臻帝国四品将军郑延年,率一万威虎卫在此驻守。

安城,南北两边山高林密,赵国想要攻入兰陵腹地,必须攻下此城。

被赵国边军一天之内夺取的三座大城,是桓知儒默许放弃的。

三座大城与赵国接壤,地处平原,就算守住,也不能阻挡赵国边军的脚步。

桓知儒将兰陵郡腹地的守城军,都抽调过半,才凑出三万余兵丁。边境三城根本没兵力可守。

放弃边境三城,必将成为这位三朝元老,帝国脊梁,一辈子都抹不去的污点。但他没有犹豫。

当今大臻帝王――文帝,曾赐于他一柄天子剑。

为的就是遇见这种情况,让桓知儒有调兵之权。

……

帝都皇宫,尚书房。文帝认真的批阅着奏章。

这时,内侍总管禀报,太尉武牧求见。

文帝让内侍总管将武牧迎进来,看座。手中奏章却没有放下,直到将手中奏章批阅完毕,才抬起头问武牧:

“太尉此时前来,可是巴东战事有了变化?”

武牧神色严肃,一身浓郁的杀伐之气。起身行礼,文帝摆手示意不必。

“启禀吾皇,老臣接到太宰快马传书,向老臣说明调动威虎卫一事。兰陵发生大变!

威虎卫大将军武镇国,也传来急报。赵国兵犯琅琊郡!”

……

大臻帝国的官员构建,三公为首,九卿次之。

三公,即太宰桓知儒、太尉武牧、御史大夫郭怀。

太宰桓知儒负责辅佐帝王,处理大臻帝国政务,是帝王的左膀。太尉武牧负责掌管天下兵马。是帝王的右臂。

御史大夫郭怀掌章奏,监察百官。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由帝王统管。

之下有九卿,分别是:廷尉,掌管司法。相当于地球后世的最高法院;治粟内史,又称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税收。

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为九卿之首;典客,处理帝国各民族事务,以及外邦关系。说白了就是外交官。

郎中令,掌管帝王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贡品,皇室私有收入,以及官府手工作坊。

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出行;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务。

三公九卿之外,还有尚书台的一群人,不能忽视。

尚书台,帝王私人僚属,目前还没有归入朝堂。

这群人由尚书令统属,其下设有左仆射,右仆射。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六曹尚书,尚书侍郎等。

……

桓知儒虽是三公之首,又有天子剑在身。但调动兵马,还是要向太尉说明缘由。

文帝面色一沉。对内侍总管说道:

“去!将尚书令召来!”

不一会儿,尚书令王朗急匆匆的前来,对文帝行礼后,急忙说道:

“吾皇,太宰传来请罪急报。赵国边军发兵五万,兵犯兰陵。太宰放弃了边境三城,命郑延年将军所部,一万威虎卫死守安城!”

尚书令王朗说完,悄悄看了一眼文帝与太尉武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