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仙道缈缈,我自寻真(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皎洁的月光装饰了夏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www.夜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楚浩静静的仰望着星空,良久,才重重的叹了口气。算不上帅气的脸庞露出点苦涩的表情,摇了摇头,默默钻进了一边搭在地上的细小帐篷里。

打开一盏太阳能聚光灯,楚浩不作他想,认真的翻阅起手上的一本小册子,却是本发黄的笔记本,封面隐约的写着“还真”两个字。

这本小册子,却是楚浩三年前无意在一古书摊上购买的。当时自己便认为这本小册子很不寻常,果然,一接触下去,楚浩整个人便被吸引住了。从此,楚浩只要一有空,便会拿出来仔细阅读。

古有炼气士,采天地元气,吞日月精华,御灵乘云,呼风唤雨,逍遥于世!

记不清把这这本小册子翻了多少遍了,但每每看到这,楚浩总是升起鼓莫名的感觉,脑海不自觉浮现出一副画面来。雾气环绕的山颠,一人影盘膝而坐,手足间,山河变色,风卷云残。

楚浩是名在读的大学生,家境平常,相貌也只能算一般。读上大学后,楚浩本以为自己会默默的平凡的过完自己的一生,哪知,一切从三年前开始,便改变了。

楚浩平时就喜欢看书,特别是现在流行的网络小说,更是让他如痴如醉,最喜欢的却是修真仙侠一类的小说。

说不清是为什么,楚浩自从看了修真小说后,便迷上了修道成仙,他开始疯狂的收集着一切资料。

人生于世,当如此般,地上神仙之流,才是我所向往的!什么筑基术,丹道学,网络上一搜一大堆。虽然讲得头头是道,但都是些理论之言。尽管知道这种做法有点愚昧,但只要有一点希望的,楚浩都会认真的去琢磨。入定,静坐,百日筑基,楚浩严格的按照搜集来的资料上的步骤去做,但都是了然无功。到最后,楚浩开始四处寻访得道高人,只求寻一点仙真妙法。

好在楚浩是个快毕业的大学生,时间倒是多得是。平日,楚浩总是先打一阵工,凑足了旅途花费后,楚浩便开始了自己的寻真慕道之旅。白云观,崂山,武当山,中华历代来比较有名的几处得道真迹都被楚浩寻了遍,处处都有他留下的足迹。

最后,楚浩更是着魔了般,只要听到哪里有什么神仙之流,奇人异士,他都会一一前去拜访。就这样,走遍了五湖四海,深山老林。

然终究是井中月,梦中花,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所闻所见,亦只不过是些欺世盗名之辈的把戏。尽管楚浩碰到过些有点道行的修行者,但也都是学了点伪真的,算不上真正的仙道之术。

对于修真得道文化,楚浩也是略知一二,中华大地历来不缺得道飞仙的传说,像古时的封神之战,楚浩可以肯定这绝对是却有其事的,想来是一帮修真者引发的。还有什么三国的诸葛孔明,这家伙也绝对是个修真者。想来,还有许许多多出现在历史的人物,背后也都有修真文化的影子。这也是楚浩为什么会相信世间确有修真成仙的原因,存在即有理嘛!

历史记载,不知何原因,大道封真五百年。尘世间的修行者逐渐淡化出人们的视线中,剑仙丹士之流亦成为人们口中流传的传说,修道之术也成为了一种迷信。但楚浩相信,这些修行之人只是远离了凡尘,或者隐藏了身份,在一边默默注视着这滚滚红尘。

在自己的寻真第一站,武当山脚下的一个小镇里,楚浩从一个小书贩手中买回来了手上这本《还真》。楚浩好歹研究过许多道家典籍,修真术法。但他还是被手中这本《还真》所震撼了。粗略一看,虽然此书讲得不像其他道家典籍那般神妙,但细细一琢磨,便会发现此书的不凡之处,真是字字珠玑,句句实在,方方面面讲解得十分透彻。难得的是,此书注解了许多修行中的问题,大到功法,小到自身感悟,都一一记载得清清楚楚。

这本《还真》显然是某位真修之士编写的,这便是楚浩的结论。于是,他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这本看上去破烂不已的小册子。

《还真》记载,明朝初,刘基奉了朱元璋的命令,以无上道法困住了华夏神脉,斩断了九州灵气。却说这刘基,只是修真界一小小五行宗的弟子,但却是天纵其才,楞生生做出了这等惊天大事出来。这灵气一断,修真界便炸开了锅,但事已至此,也没办法了。只能说是天意使然,劫数已到,修真成仙,本就是逆天之事,老天爷自然不肯。无奈,修真界各门各派只好招回尘世间的弟子,隐藏了山门,封真蔽法,彻底从凡尘间消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